2018年9月「海洋清潔」推出蒐集太平洋中央塑膠垃圾的大型浮管「威爾森」(Wilson)。(擷取自推特@TheOceanCleanup)
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The Ocean Cleanup)2018年9月推出蒐集太平洋中央塑膠垃圾的大型浮管「威爾森」(Wilson),12月29日例行檢查時,發現「威爾森」已損壞後,被緊急召回美國加州進行維修。聲明指出,沒有材料遺失,人員、環境、海上交通皆非常安全。專家則指出,應優先從源頭減少塑膠使用,並遏止塑膠流入海洋。
「威爾森」又稱為「System 001」,任務是消除「太平洋垃圾場」(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其面積約為美國德州的2倍大。「海洋清潔」已捕撈多個大型廢棄漁網。
First plastic pic.twitter.com/53nSlLSytf
— Boyan Slat (@BoyanSlat) 2018年10月24日
While making adjustments to our cleanup system, the crew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ecover this large ghostnet drifting by. Note: ghostnets account for 46% of the total mass of plastic in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pic.twitter.com/ZTHEiVD5RE
— The Ocean Cleanup (@TheOceanCleanup) 2018年11月26日
On transit to the cleanup system a 3rd ghost net was recovered yesterday. These things are huge. pic.twitter.com/uFUGhG5VVO
— Boyan Slat (@BoyanSlat) 2018年12月17日
「海洋清潔」創辦人兼CEO史萊特(Boyan Slat)2018年12月31日聲明:「由於清理系統的結構性故障,因此決定在計畫前返回港口,一旦天氣合適,我們會盡快啟航。」
史萊特在2014年憑「威爾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Champions of the Earth),成效卻飽受外界質疑,也面臨諸多挑戰。
聲明指出,一個18公尺的末端與主結構部分分離,現無法確認原因,假定是材料疲勞與應力集中之故,導致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浮管破裂。580公尺長的主結構穩定、艙壁完好無損,但由於安裝在末端的感測器、衛星通信已受損,因此決定召回。
2018年9月「威爾森」啟用以後,原計畫將垃圾靠洋流、波浪將塑膠垃圾匯聚到U型的攔截系統內,12月18日聲明指出,發現因「威爾森」移動速率太慢,塑膠被推到外面,而沒有被集中到吸塵器「裡面」。
A recap of the last four weeks in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pic.twitter.com/9RuHKYVzc6
— The Ocean Cleanup (@TheOceanCleanup) 2018年11月21日
《衛報》報導,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海洋政策主任戈登斯坦(Miriam Goldstein)表示,「海洋清潔」的環境評估並未認真處理對海龜等瀕危動物、或金槍魚等重要經濟魚種的影響。他指出,如果藤壺附著在他們的設備,將會大幅增加阻力與重量,屆時「海洋清潔」對環境就會弊大於利。
《Southern Fried Science》訪問許多海洋科學專家,多數表示「海洋清潔」無法辨識塑膠與動物之別,將造成威脅。
阿卡迪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普羅文(Jennifer Provencher)提到,小於1公分的塑膠特別容易影響海鳥與其它海洋生物,這些微型塑膠數量眾多,「海洋清潔」無法解決,應優先從源頭阻止塑膠進入海洋。
美國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首席科學家倫納德(George Leonard)也表示應首先阻止塑膠流入海洋,並教育大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容器。
A reminder to bring your reusable bags to the store!https://t.co/Yp70kpo9HF
— Sea Voice News (@seavoicenews) 2018年12月28日
This sea turtle washed up dead and covered in plastic. 😰 pic.twitter.com/3qRdckbZxr
— Seeker (@Seeker) 201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