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衣德(左)出席2017年的紀念活動,當時的總統候選人馬卡洪也出席。(湯森路透)
1995年摩洛哥南部的阿馬魯鎮(Amalou)上,住著一名9歲男孩薩衣德(Said Bouraam),從小看過最遠的地方,是故鄉地平線上的山峰。但是有一天看新聞時,他看到父親布拉依姆(Brahim Bouarram)的死訊:他溺斃於遠離故鄉的塞納河底,不會游泳的他,在加害者的旁觀下被水流吞噬,年僅29歲。
雖然摩納哥過去是法國殖民地,但薩衣德從來沒去過法國,也無法想像異國的塞納河究竟是什麼景象,讓他更不解的是,那裡為何是父親的葬身之地?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薩衣德接受電訪時用法語表示:「我們無法理解,這到底什麼樣的政治?我們過去甚至不知道『民族陣線』是什麼?」
「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究竟是什麼?2017年,這個政黨推出了反移民、反歐盟的勒潘(Marine Le Pen)競選法國總統,引發一陣右派浪潮,但在1995年,卻也正是疑似「民族陣線」的支持者,將布拉依姆推下塞納河。如今,布拉依姆已經成為法國極右派暴力傷痛的象徵。
Le 1er mai 1995, un jeune homme marocain s’est noyé, jeté dans la Seine par des militants nationalistes qui participaient au défilé du Front National. Il avait 29 ans, deux enfants et s’appelait Brahim Bouarram. pic.twitter.com/WPkCgDSJnl
— AJ+ français (@ajplusfrancais) 2018年5月1日
1995年5月1日,法國舉辦年度的勞工權益慶祝活動,學校停課、公司停班,許多人都上街慶祝,也趁機為許多政治議題發聲。當天,「民族陣線」則在羅浮宮外閃耀的貞德騎像(Joan of Arc)旁舉行集會。
「民族陣線」當時還是個年輕的政黨,1972年創立,在二戰之後右派陣營分裂的情勢下,逐步整合散落的右派勢力,不斷壯大。由創黨人老勒潘(Jean-Marie Le Pen)領導下,「民族陣線」吸收民粹、法西斯、反移民運動,也結合反猶太、反稅商人的支持。老勒潘宣稱該黨不左不右,一心支持「法國唯一優先」的立場。
老勒潘和支持者相信,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就是該黨的精神化身:犧牲自身年輕的性命,抵禦法國免於異國入侵,讓法國可以保持「法國」,這也是「民族陣線」的心願。
正當「民族陣線」集會示威,當時的布拉依姆碰巧在塞納河畔散步,打發休假時光。當時的他年僅29歲,有著高顴骨、一頭黑髮、眼神堅定有神。他和兄弟們一起來到巴黎,曾同在當地的日常用品小店工作。
布拉依姆走到近羅浮宮旁的「卡魯塞爾橋」(Carrousel Bridge)的地方,計畫和友人碰面,這時的他並未料到,自己的生命已來到盡頭。
Avec @Anne_Hidalgo, comme tous les 1er Mai, ne jamais oublier Brahim Bouarram, jeté à la Seine par des nervis de la manifestation du F.Haine pic.twitter.com/RkrstZP7j4
— David Assouline (@dassouline) 2017年5月1日
臨正午時分,4名男子從「民族陣線」的隊伍分散出來。據《半島電視台》引述媒體報導,他們往卡魯塞爾橋的方向有,本來想找些同性戀者加以騷擾,不巧卻和布拉依姆碰個正著。其中,19歲的費米內特(Mickael Freminet)推了布拉依姆一下,在眾目睽睽下,布拉依姆掉入塞納河中,費米內特與同伙眼睜睜看著他溺死。
費米內特的律師辯稱,是布拉依姆先羞辱他的,也說費米內特事實上並非故意殺人。無論如何,費米內特最後在被判了8年徒刑,另3名同夥也因為沒有及時救人,而被判處1年徒刑,緩刑5年。
Chaque #1erMai, nous n’oublions pas Brahim Bouarram, tué par l'extrême-droite en marge d'un défilé FN.
— Ian Brossat (@IanBrossat) 2018年5月1日
Mes pensées pour ses proches. pic.twitter.com/pMrVr0dYc0
《半島電視台》引述非政府組織「反種族主義促民族和諧運動」(MRAP)聯席總裁勒米諾(Renee Le Mignot)批評,「謀殺一個年輕人才判一年,太不嚴重吧。」勒米諾認為,判決代表著法國漸趨接受種族歧視。
在他遇害當天,勒米諾正在參與其他遊行,而布拉依姆死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她和伙伴的耳邊,「在同一天,1995年5月1日,我們就開始動員了」,她們籌組了大型的集會,最後吸引了約1.2萬人,包括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示威者揮舞「種族歧視是對國家的冒犯」標語,宣示反歧視立場。
Il y a 23 ans, le 1er Mai 1995, Brahim Bouarram était tué, jeté dans la Seine par des nervis d'extrême-droite. Être toujours là ce jour pour le rappeler et ne jamais oublier.#ParisSeSouvient #BrahimBouarram pic.twitter.com/eppL5paeJX
— David Assouline (@dassouline) 2018年5月1日
雖然布拉依姆並非當年唯一仇恨犯罪(hate crime)的受害者,但因事發時間落在1995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第二輪投票的中間期,政治意義特別重大。時至今日,許多總統候選人仍會選擇參與布拉依姆的年度紀念,宣示譴責極右勢力,也為第二輪投票催票。
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主任曼亞(Nonna Mayer)也警告,布拉依姆逝世至今的20多年來,法國的政治局面起了巨大變化。例如在2002年,「民族陣線」的總統候選人首次擠進第二輪投票時,曾激起超過百萬人上街抗議,但在2017年時,抗議聲浪就消音許多。
曼亞指出,「民族陣線」內部的文化轉型是其受歡迎的關鍵。當年的老勒潘已經退位,目前由女兒勒潘擔任領導人,不但在2018年6月將黨名改為「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一掃父親愛公然挑釁的遺風,也不再高調反猶太,但另一方面,卻堅持反移民立場,強調是為國家安全、經濟考量。
曼亞分析,改頭換面的「國民聯盟」一方面想塑造寬容形象,卻又把穆斯林當敵人,「他們把自己表現得像對抗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防線,有時候卻是針對整個伊斯蘭教。」
法國”國民陣線“正式更名為”國民聯盟“ https://t.co/3M21WbgchU pic.twitter.com/DVaeZxEe7u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TradCn) 2018年6月1日
2009年,法國方面首度有人聯繫薩衣德,包括MRAP的成員和巴黎市長辦公室,都邀請他到巴黎參加布拉依姆的紀念活動。這是薩衣德第一次去到法國、造訪父親喪命的橋邊、回顧父親最後的足跡、接受記者令他無法回答的提問。
2010年時,他又來到同樣的地方參加活動。這次,薩衣德表達了希望住在法國的意願,MRAP也協助他申請次年的居留許可。據《半島電視台》,每年的5月1日,他都會現身橋邊。隨右派勢力興起,他也承認對未來感到憂心。
法工會五一遊行難團結一致抵制極右勢力 https://t.co/QWzMlOZnFE pic.twitter.com/jHedhZa2p7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TradCn) 2017年5月1日
在網路上,有酸民會叫他早點回摩納哥、或諷刺他父親怎麼不早點學游泳。「看到這些,我都會受傷。」但薩衣德不願意閃躲,他已經計畫好明年、再明年,都會繼續到父親遇害的地點,向世界傳達一件事:「發生在我家的事,也可能發生在你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