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譯哥」任華府政治組長真的破壞制度嗎

項無形 2019年01月07日 00:02:00
「口譯哥」趙怡翔即將上任駐美代表處的政治組組長。(圖片摘自蔡英文臉書)

「口譯哥」趙怡翔即將上任駐美代表處的政治組組長。(圖片摘自蔡英文臉書)

「口譯哥」趙怡翔即將上任駐美代表處的政治組組長,聯合報率先展開批判,先是在報導中寫說「外交圈熱議」「對基層很不公平」,又推出一篇「重磅快評」來批評民進黨破壞制度。從報導切入角度來看,正好也反映出國人對外交工作的誤解,例如在報導當中提到現在「基層」對執政黨不滿,但是該報導當中通篇都在引述早已不駐華府的人、早已退休的外交人員,一點都沒有基層的觀點。「基層」到底是多基層?真的很不滿嗎?
 

事實上剛好相反。本文來補充所謂的基層怎麼看。
 

其實,真正的「基層」往往都不會公開批評或反駁外界評論,畢竟,沒有人想要用自己未來前途開玩笑。誰知道以後遇到的長官是很尊重多元聲音,還是很小心眼的?但說真的,愈是「基層」的公職人員,其實愈不會覺得政治任命的上司會怎麼樣,因為不管是政治任命或長期官僚體系出身的人,都不直接導向他/她會不會是一名好長官,更不直接等同於能力。有些時候,「很完整的歷練」本身雖然代表經驗的累積,但同時也會讓一個人變得比較本位主義,因此適度引進從「不同溫層」來的人一起做事,也是一種公部門的選擇,而且法規制度上本來就允許這麼做。在美國的政府單位、尤其外交單位,政治任命的比例更是比台灣高很多,例如在歐巴馬第二任時公使與大使以上層級的政治任命比例達到七成以上,一個人不管是怎麼樣的體系出身,一旦受任於公職,理論上都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原則才是。
 

回到駐美代表處本身,沒錯,「政治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因為美國是台灣對外關係的最重要、也是業務量最大的國家(沒有之一),而華府就是美國政治的中心,政治組就是負責最牽涉到台美關係核心事項的單位,要直接跟美國國務院(和白宮)等掌握權力的行政部門打交道。評論和新聞講得沒錯,過去這個職位一向都是由職級很高的職業外交官來擔任,現在由一位非職業外交人員來擔任的確是首例。
 

然而,這樣的任命其實並不是偶然,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外交部有許多有別於以往慣例的施政推出。例如在吳釗燮部長上任時提出的「優先推動之外交工作目標」,其中最讓基層有感的就是像「便當會」這樣子直接的接觸管道,還有許多已經是常年累積的小事情的改變,又或者是像最近人們應該都很有感的外館臉書改名稱和換大頭貼,開始有許多外館做了很活潑的社群媒體經營。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外交部在做很多事情去彌補官僚體系缺乏彈性的不足,例如現在推行很多事情是在省略層層批公文的步驟,以及許多情報回報的系統不再像以往那樣一定要上電報等簽呈。當然,改變不會是全面的,還需要時間累積,但如果說各級主管「全都是」由官僚體系出身,可能就比較不會一下推出這麼多令人有感的改變。
 

若從整體來看,常任文官在民進黨時期就不能發揮了嗎?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一方面,政治任命仍然佔整體的很小部份,而且從外交部近期的人事安排來看,比較大的改變應該是有比以往還要高比例的「中生代文官」去擔任館長職位,尤其幾位不到50歲的館長。如果一個文官的觀念夠開放,那麼就可以看到發揮的空間變很大,例如在數位外交的浪潮當中對社群網站的經營,以及在國外推廣台灣的方式。在很多情況下,所謂的「基層」不滿意都是因為自己部門的主管上司過於保守,用很傳統的方式土法煉鋼做事情,或者是抗拒新的方法,很少有人會單純因為政治任命的人過來自己部門而不開心的。而相對來說,現在會出來在媒體上放話或抱怨外交部改變以往做法的人們,通常就是心態上很保守以及不想要改變傳統方式的人。
 

當然,若以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的這個案例來說,這樣的任命也是會有潛在的風險,那就是新任組長的職級資歷不足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不是顯示在對外事務方面,因為,駐美代表處各職級的常任文官都還在,政治組有若干位副組長,往上還有兩位公使,然後才是大使層級,在處理業務上面,一個政治任命的人擔任部門主管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或改變,而且我們的政府公務體系本來就是以常任文官為主要骨幹。然而,筆者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對內:這麼年輕的組長要如何跟資深公務員溝通?即使大家都知道你是部長信任的人、有部長的授權,但這會不會也是引起上下關係矛盾的一個癥結?這就有待趙怡翔組長展現其待人處事的智慧了。
 

最後一點要來討論的是法律與制度層面。聯合報重磅快評說,這個任命是「對制度的藐視」,另外也有許多人攻擊趙外派可以爽領高薪。事實上這些指控都沒有根據,因為,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已經指出,趙怡翔是以「祕書」身份外派。如果我們打開《駐外機構組織通則》,第七條規定「外交部得應業務需要,給予駐外人員適當名義對外或予以加銜。」所以從法規上來看他並沒有職級不符或是「佔缺」的問題,他如果上任政治組組長,也只是「對外加銜」,這樣的方式在許多地方都是如此安排。所以說,這個人事任命是合法的,而且上級主管認為有需要,本來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真的要批評,過一陣子再從實際的績效來評論也不遲。
 

讓我來做個小結:對,趙怡翔「組長」就是空降,但這實際上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而且所謂「基層」的人們,大多數其實都沒什麼特別的意見,甚至是有不少人會期待,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改變。常任文官與政治任命的主管之間本來就是互補的。基層的人們看待長官,最在乎的事情是:主管上司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對待下屬、用有效率的方法來分配工作以及進行工作。而這些事情基本上跟一個人在公部門的資歷深不深、或者是任何過去經歷,都沒有直接的關聯。
 

過去,實在有許多職業外交官(尤其現在檯面上那些,遇事情就不斷發表意見的人),本身在職時的績效或風格實在很讓人一堆問號,「精彩」的故事很多。而外交部裡面最讓「自己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大家本位主義實在太深,同單位的上下之間、不同部門的橫向之間的聯繫都超級不足。從這個角度來看,找一個「外人」進來不見得會是壞事。

 

另外,大家其實也可以想想看為什麼「基層」通常不會在這種事情當中被公開指名道姓的引用,說穿了就是權力不對等。像聯合報及各大報都可以請各資深記者或學者們用匿名方式寫「快評」或社論,但身為基層公務員可沒有這樣的自由權利,卻得隨時擔心被上級長官貼標籤和畫定立場。然而,就是因為基層公務員沒有隨意講話的自由,所以也常常要「被代言」。其實,「本位主義」和沒有人敢說話表達反對意見的「團體迷思」(group think)往往就是這樣形成的,尤其是我們的社會很重視所謂的「和諧」,和諧久了大家都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官僚機構特別是如此。社會輿論通常不會給予公務員太多的支援,而只是隨著政客或者媒體起舞,所以公部門的人們只好就各自好自為之。

 

本文是訪問幾位基層公務員之後寫出他們的其中一些心聲、而且是通常不會被報導出來的心聲。當然,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本文必須要用筆名寫作,請讀者們見諒啦!

 

※作者為旅外文字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