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立專欄:「民主」未曾感動從中國來的新移民

鄭立 2019年01月16日 07:00:00
親中派的選舉工程,透過中國背後資源和組織上的支持,便做得比民主派更好,更徹底,更有紀律。(美聯社)

親中派的選舉工程,透過中國背後資源和組織上的支持,便做得比民主派更好,更徹底,更有紀律。(美聯社)

我們都知道,香港每日 150人 的限額,每年可讓來自中國的新移民達到五萬,這些人一直都影響著香港的選舉。香港不論親中派,泛民主派,以及泛本土派,都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策略並不一樣。

 

泛本土派是最簡單的,因為基本上已被取消參選資格,所以不需要「爭取新移民選票」。

 

這對親中派也不複雜,因為本來就來自中國,先天普遍親中。 所以新移民也很樂意投給親中政黨,穩定政府的統治。他們的問題只是欠缺投票意欲,所以親中派會透過資源推行地區工作,教導甚至指揮他們參與投票,並讓他們知道應該投哪個候選人,產生而且不太受受共傳媒或本地網絡輿論影響的「鐵票」。

 

而民主派的情況最為複雜。首先,我們對民主派的定義,就是為了繼續參加選舉,不惜一切自我審查和退讓的那一群人。

 

他們主張,只要香港人友善的對待新移民,新移民就會支持民主。如果你對新移民不夠友善,就更不可能爭取到新移民的選票。聽起來好像是合理的,不過選舉結果很殘酷的告訴民主派,這只是幻想。

 

民主派一貫相信自己只要發表一些言論,擺出一個姿態,支持一些政策,就能夠爭取到受惠者的支持。比方說,他們相信自己支持最低工資,就會得到基層支持。說自己支持民主,就會得到想要民主的人支持。說自己反共,就會得到反共的人支持。畢竟在六四事件之後,民主派真的長期靠著掛起招牌就得到不少選票。

 

自然地,他們相信只要主張包容新移民,發表包容新移民的言論,應該就會得到新移民的支持。

 

但是,親中派也同樣地包容新移民,所以這點上,民主派並沒有任何優勢。而建制派不論資源量,組織程度,以及團結程度,都比起民主派優勝,新移民能從親中派得到實際的幫助。在這樣的比較下,很合理地,新移民完全沒有支持民主派的動機。

 

親中派的選舉工程,是向早期民主派學習的,包括地區工作以及蛇齋餅粽。但透過中國背後資源和組織上的支持,就做得比民主派更好,更徹底,更有紀律。既然資源戰打不贏,民主派只能利用思想去同化新移民,拉入自己陣營,這也是「包容」所描繪的效果。

 

只是,民主派不論在理念與宣導上,皆有頗大的缺憾。別說是新移民,甚至連民主派的支持者和民主派的議員本身,他們對於自己主張的東西,都是一片含糊的。有些人可以主張法治,卻不知道法治就是政府守法,主張民主,卻反對香港人擁有香港的主權。

 

別說新移民不知道,支持者自己也不清楚,這麼多年的民主運動,欠缺教育,理解,普及,扭曲成剩下一個個普羅大眾與新移民都聽不懂,不關心的口號。

 

就像我前陣子在自己住的屋邨下面,看到有一個橫額民主派寫著「反威權」,我很疑惑,我自己住的屋邨多的是新移民,而我相信應該沒有 5% 的人知道「威權」到底是甚麼意思,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會對那種有如孔乙己的標語有任何感覺。民主派可能想像不到,他們圈子裡理所當然的術語,對我身邊這些新移民而言,是何其的陌生,怪異。 這樣要如何在思想上同化新移民呢?

 

得不到新移民的選票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