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IDS在2016年底台船獲得設計標案,雖經3次流標後,美方表達願提供技術協助,但之後招標參與廠商不斷提意見,最後海軍只得喊停重新檢討。圖為劍龍級潛艦海龍軍艦(右)模擬攻擊來襲船艦。(國防部提供)
海軍2018年9月公告徵求國際具有潛艦設計與實作經驗的系統公司,作為海軍審查台船IDS設計標的國際技術顧問,經3次流標後,在美方表達願提供技術協助,加上海軍在招標過程中,參與廠商不斷提出意見,顯示海軍分案招標作法有太多風險,最後只得喊停重新檢討。
潛艦國造IDS在2016年底台船獲得設計標案,因美方遲遲未表態支持協助,使得美國各國防廠商多為觀望態度,讓2017年IDS招商相當不易,直到2018年4月美國政府對台灣IDS打開綠燈後,5月間台美國防產業論壇開始,美國國防大廠與歐洲裝備廠商的陸續來台參與後,潛艦國造也才逐漸明朗;但當時美方僅有少數幾家大廠參與,海軍徵求審查台船IDS設計標的國際技術顧問案因擔心歐美廠商無意願,才採分案處理的模式。
據指出,該採購標案海軍對廠商的條件是具有潛艦設計與實作經驗的系統公司,以及國家技術輸出許可的證明文件,第一次招標共有來自韓國、印度、英國與美國四家廠商投標,符合招標資格的只有一家,未達開標條件宣告流標。第二次開標前,因招標文件中規定所有的技術規範與文件,都要翻譯成中文再進行實質審查,廠商提出異議,因為潛艦的技術規範都是以英文書寫,應以英文為主審,翻譯部分應由海軍來負責;印度廠商提出該國當年引進潛艦技術時,也都是以英文為主體,符合國際趨勢,也沒有要求要以印度文行之,但海軍不同意後,印度廠商退出。
據了解,海軍會堅持得標廠商要將技術規範與文件翻譯成中文,主要是台船的設計標由GL公司得標進行時,各項文件都用英文形式,但結果許多技術規範的專用字詞,台船人員根本不懂,在無法了解技術規範下,結果影響了整個進度,因合約中沒有規定翻譯部分,最後台船與GL公司重新討論後,再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翻譯才解決。
海軍技術顧問標參與的廠商也不斷反映,七個案總額才2億2984萬餘元,低與國際市場行情太多,才使得許多有實作經驗的系統公司沒有意願來參與,這也是此案在開標過程中一直有爭議的情事發生。
●【內幕】英國BMT將加入潛艦國造 藉海軍審查IDS設計技術顧問標切進
●海軍強化潛艦救難機制 已委請美方評估增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