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研擬鬆綁開放100噸以上大型鯖鰺漁船,進入蘇澳外海的鯖魚產卵場「紅火心」海域作業80次,因拍板通過關鍵會議,時間點恰好在九合一選後,漁業署挨轟政治考量、為選票轉彎。(圖片取自宜蘭縣議員林棋山臉書)
漁業署研擬鬆綁已經實施近6年的《鯖鰺漁業管理辦法》,開放100噸以上大型鯖鰺漁船,進入蘇澳外海的鯖魚產卵場「紅火心」海域作業80次,由於拍板通過的關鍵會議,時間點恰好在九合一選後,挨轟政治考量、為選票轉彎。更值得注意的是,據「鯖鰺漁業諮詢小組」委員指出,當天會議漫天猶如喊價,針對開放作業次數根本未有共識,質疑漁業署逕自拍板。
為保護年產值達40億的鯖鰺漁業,防止過度捕撈,漁業署102年2月訂定《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將所有捕撈鯖鰺之扒網漁船予以納管,並規定北緯24度以北海域,每年農曆12月29日至翌年1月18日,以及每年6月鯖鰺成長期禁漁;同時禁止鯖鰺漁船在台灣本島距岸6浬內作業,總噸位100噸以上之鯖鰺漁船,禁止於台灣本島距岸12浬內作業。
禁漁措施實施近6年,獲得初步成效。根據諮詢委員、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榮譽教授李國添研究,鯖魚遭受過度捕撈,出現「自償作用」,為了加速繁衍增快成長速度,極限體長也下降。以花腹鯖為例,民國97年至民國99年,花腹鯖成熟體長約27.8公分,禁漁後明顯改善,成熟體長增長至30公分,極限體長則從36.8公分,成長到41至42公分。
如今漁業署研擬鬆綁相關法規,開放100噸以上大型鯖鰺漁船,在每年1至5月非禁漁期間,進入12浬內的鯖魚產卵場「紅火心」海域作業,引發環團及部分漁會反彈,擔心得來不易的禁漁成果功虧一簣。
為此,漁業署去年4度召開「諮詢小組會議」,據悉,3月21日的第2次會議,討論是否在2至3月鯖鰺主要產卵期,增加額外禁漁期,但未做決議。該場會議並觸及,是否開放100噸以上鯖鰺漁船進入紅火心海域作業議題,但也未訂出明確方案。時隔半年,漁業署在九合一選前3周、10月31日,舉行第3次會議,通過108年禁漁期增加20天,時間自2月3日至2月22日。
據透露,第3次會議最為關鍵,討論是否開放大型鯖鰺漁船進入紅火心區域,贊成方、反對方熱烈激辯,且過程猶如「喊價」,從60天、80天、90天、110天都有人主張,爭執逾3小時,仍未有共識。然而,引發諮詢委員質疑的是,收到漁業署會議紀錄後,赫然發現該案已有結論,紅火心將於每年1月至5月期間開放進入80天。
不僅如此,漁業署在九合一選後隔周、11月29日,旋即召開第4次會議,直接以「進入紅火心80次」為議題設定,討論其餘配套措施,包括以個別認定作為原則、由漁業署監控中心已VMS系統做確認、航速低於5節且進入該區超過1小時者,就算1次等,強勢態度令反對方既無奈又憤怒。
熟悉相關業務與漁業署運作的人士私下也直言,漁業署每年編列相關預算邀請相關學者做研究,證實紅火心生態地位,卻不願參考研究內容,執意開放漁場,「有什麼比科學更值得參考?」質疑漁業署被選票、鈔票綁架不言可喻,還以尚未發布實施作為逃避藉口。
該人員進一步指出,1月至5月總天數為151天,扣除月光休漁期每月7天、共35天,再依照《勞基法》漁工每月尚有3天可休息、共15天,以及若因天候不佳因素不適航行,限制進入次數形同虛設,「根本玩文字遊戲!」
對此,身為諮詢委員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接受《上報》訪問強調,環團同意滾動式修法,但相關決策過程應更透明,更要回歸科學證據與邏輯;她也不諱言,政府推動政策常與選舉綁一塊,尤其漁會結構和樁腳動員有很大關係,呼籲漁業署還是要以實際數字,做理性討論。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接受《上報》訪問則強調,物種管理本來就隨著資源狀況做檢討調整,「與選舉無關!」他也說,第3次會議確實有討論到管制天數80天,第4次會議提出具體規則,大家同意試辦;預計農曆年後辦理預告作業,屆時將有60天的預告期,倘若委員或各界有意見都能反應,蒐集意見之後將再開會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