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擬放行百噸以上漁船進「紅火心」捕撈,但扒網漁獲效率極高,引發部分漁會及動保團體反彈。(擷取自公視-我們的島YouTube)
位於蘇澳外海的「紅火心」海域為國內鯖魚唯二主要產卵場,漁業署研擬修法,放行百噸以上大型漁船進入捕撈;儘管訂出作業規範,但能否嚴格執法,備受質疑。不僅如此,部分漁會擔心,開放紅火心恐成破口,導致「全國失守」,倘若漁業署動輒以試辦為由開放大船至本島距岸6至12浬作業,不僅衝擊家計型漁船生計,更破壞漁業永續發展。
漁業署最快今年4月開放總噸位100以上扒網漁船,在每年1至5月非禁漁期間,進入紅火心捕撈鯖魚。由於扒網漁獲效率極高且「大小通吃」,短時間即可捕撈大量漁獲物,包括基隆區漁會、貢寮區漁會,以及動保團體堅決反對,擔心6年來獲得的禁漁成果付之一炬。然而,產、學界見解卻不同。
漁業署「鯖鰺漁業諮詢小組」委員、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榮譽教授李國添接受《上報》訪問指出,每年1至5月是鯖魚產卵期,恰逢東北季風興盛,扒網漁船不能作業,形同氣候性強制休漁,再加上原有夜光休漁,「(鯖魚產卵)已經夠了!」若幼魚太多但餌料不足,鯖魚反而不健康;他強調,一切依科學數據為依歸,透過試辦做滾動式檢討修正。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受訪稱,雖然紅火心與基隆有段距離,但近來已接獲不少基隆在地家計型漁業、一支釣漁民抗議,擔心基隆海域比照鬆綁大船進入6至12浬作業,影響生計。陳進一步指出,現有法規明定,100噸以上漁船不能進12海哩,50噸以上不能進3海里,但去年就發生多次扒網船,越界闖入基隆海域捕鯖案例,導致魚價下跌。
「紅火心此例一開,會不會全國受害?」陳文欽憂心,紅火心案通案化,漁業署未來動輒以試辦、實驗名義鬆綁大船作業海域;更質疑,假若大船藉機衝破6海里,漁業署能否有及時作為?
陳文欽指出,漁民同意滾動式檢討修正,前提是有明確科學數據,且決策要納入多數人意見,「委員會多數通過,但外界多數反對,這樣很奇怪啊!」他認為,除了明確規範大船捕撈天數、地區,以及漁獲量,更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必須徹底嚴格執法。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提醒,過去不乏卸魚申報造假問題,既然漁業署與學者無法確實掌握漁獲及資源量,如何據此制定總捕撈量?又如何落實滾動式管理?若漁民不願配合政府卸魚申報政策,此時又貿然開放進入紅火心,恐將釀成難以恢復災難,漁民損失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