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表報告,指20年全球綠化率不減反升。(湯森路透)
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在推特(Twitter)發布最新圖片,指地球20年來綠化地帶增加了不少,令人意外的是,綠化地區增長最多的竟是中國及印度。
NASA所定義的綠化地,是指樹葉覆蓋土地,或植物和樹木種植的平均面積來衡量得出的數據。顏色愈深綠則代表綠化植增加愈多,若是愈深茶色的則代表減少程度愈多。NASA在官網發表文章時指,「世界比20年前更顯翠綠」。
Good news for green thumbs: The world is a greener place than it was 20 years ago. 🌏 Data from @NASAEarth satellites shows that human activity in China and India dominate this greening of the planet, thanks to tree planting & agriculture. Get the data: https://t.co/8LRXR7xcpS pic.twitter.com/UlyXhzA9Uq
— NASA (@NASA) 2019年2月12日
早在1990年年代,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學系教授麥雷寧(Ranga Myneni)與同事首次使用NASA的衛星數據,觀察地球綠化現象。他們以NASA衛星中的「中解析度成像分光輻射計衛星傳感器(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利用衛星的高分辨率,過去20年來每天拍攝大量圖片,提供準確的數據給研究人員。
NASA表示20年來,地球的綠化植被地有增加的情況,增加的總量相當於一個亞馬遜熱帶雨林覆蓋的面積。
對比2000年的情況,全球綠化地增加了5%。
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增幅最大的地區,根據數據顯示竟是中國及印度,麥雷寧表示「這是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一般人也會認為人口眾多的國家會因過度開發導致土地愈來愈不綠化,但事實上卻非如此。」
NASA加州矽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內馬尼(Rama Nemani)表示,「這種長期性的數據,讓我們更深入發堀這些氣候情況,當我們首先看見綠化地數據時,我們會認為是因為氣候變暖,二氧化碳增加,加上潮濕令森林的葉片生長更多旺盛。但是我們通過衛星圖像發現,其實人類在這個部分有作出貢獻」。
研究認為,中國在全球綠化中的貢獻卓越,例如為了減少土壤侵蝕、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積極保護及擴大種植森林的計劃。印度則是很大程度來自糧食耕作,以及進行集約化耕作模式,投入更多的資金,技術讓土地獲取更大的收成。
研究指出,中國以及印度的耕作地面積其實多年來並無改變,大約維持77萬平方英里,但是隨著技術得到改善,土地種植綠葉的面積及得出的糧食產量大大增加,自2000年起,糧食、蔬菜及水果的產量增加了約35至40%,得以滿足大量人口的需求。
然而研究亦警告,現時改善了的情況並不是不會打回原形,例如由於印度普遍使用地下水灌溉,雖然大大促進了印度糧食產量增加,然而如果有天地下水耗盡,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但內馬尼則認為,「既然人類可以人定勝天,暸解人類是綠化地球的最大的關鍵因素,那我們應將之納入其中,在預料地球的未來走向的同時,亦讓各國能更好作出「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的決定。
研究亦指出,雖然中國及印度的綠化率有所增加,然而卻難以祗消巴西及印尼大力伐木所造成的嚴重生態災難。以上兩國的伐木業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讓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的面臨嚴峻考驗。
然而內馬尼對此感到樂觀,「人類這種生物總是很有彈性,當他們意識到有問題時,他們便會去改,印度和中國在1970年至1990間,植被綠化管理很差,但現在卻看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