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跳脫統戰焦慮看吳宗憲的金鐘爭議

鄭人豪 2016年10月17日 07:00:00
這兩年金鐘典禮上爭議性最高的非吳宗憲莫屬了。(翻攝自Youtube)

這兩年金鐘典禮上爭議性最高的非吳宗憲莫屬了。(翻攝自Youtube)

上週末金鐘頒獎典禮剛結束,台上主持人、頒獎人和得獎者的言論再度引起熱議。其中,這兩年金鐘典禮上爭議性最高的非吳宗憲莫屬了。去年擔任引言人細數演藝圈近年來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又開砲批評評審,爭議十足卻也有許多人稱讚他話說得實在中肯。不過今年在典禮表演橋段中左一句「人家有YouTube,我們有優酷」,右一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卻挑動了兩岸問題的敏感神經,引起一陣撻伐。

 

其中吳學展的一篇評論,批評吳宗憲的表演橋段「講的東西不只毫無邏輯,而且還充滿了中國統戰的立場,讓人完全無法接受。」更直指吳宗憲這樣的綜藝大哥認為進軍中國市場才是台灣影視產業問題的解方,本身便是問題所在。這樣的評論符合台灣社會對於中國「統戰」的認知框架,也點到了產業實際面對的問題,引起廣泛的討論和分享。但對於這樣的評論,我覺得其中還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需要釐清。

 

在文章中,吳先提到了台灣整體產業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隨後便指出影視產業工作者基於追求較佳的待遇紛紛西進中國,不但可能挖空台灣的影視產業,使得「找得到錢,也做不出節目」,「進入中國市場,要先放棄自己的認同,然後表達忠誠」更讓台灣陷入被「文化統戰」的危機當中。但實際上,我認為過度將影視工作者西進中國這樣的現象問題化,本身即和吳宗憲期待進入中國市場能解決影視產業窘境的荒謬邏輯相去不遠。

 

事實上批評吳宗憲言論的人大多應該都同意,台灣影視產業困境的解方不在中國。相對而言,現今產業困境的癥結點也不是在影視工作者的西進中國。過分的將影視工作者到中國接案子視為問題,不僅對於台灣影視產業的問題無濟於事,更讓到中國發展的這些工作者背上不必要的沉重包袱。曾經有一位導演跟我提到他心中的困惑,為什麼李安在好萊塢發展就是台灣之光,我們在大陸討生活卻像是叛國賊?

 

相對於製造業等過去西進中國的產業,影視產業這種以單一案子為核心工作是較特殊、具彈性的。許多影視產業的工作者他可能這檔戲在中國,但下一檔他又在台灣。影視產業所謂的西進中國這件事,並不是像製造業遷廠那樣的單向性流動。重點還是在於,在台灣有沒有機會?有一位電視編劇告訴過我,如果台灣沒有製作方願意拍他的故事,他也會往中國那邊探詢看看是否有機會。而這樣的情況,並非特例。問題在於在台灣,我們能不能,有沒有環境做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東西。

 

因此,問題的癥結應該回到台灣影視產業本身來討論。我們可以看到即便這幾年持續有一些電視台投入自製戲劇的創作,但仍舊在許多時段看到電視台不斷播放重播的節目。或許就現實而言,縮減成本是在這個不斷萎縮電視廣告市場苟延殘喘活著的最好方法,畢竟連自製內容的龍頭三立也在整體廣告量下滑的情況下,傳出裁員消息。電視台依舊對於在網路平台獲利這件事摸不著頭緒。

 

無疑的是,在有線電視自由化開放以來所形成的不良產業型態如電視台的氾濫、有線系統統包式的付費或是過度追求收視率等問題,在數位轉型下顯得更加的嚴峻。很顯然,這些問題不是所謂「中國因素」所能解釋的。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