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訪問以色列,在官方「反猶太」宣言上簽字。(作者提供)
最近大家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出「對猶太人國際上最大的宣傳,還是這個希特勒時代,屠殺六百萬人的這件事情」覺得怎麼會有人說出這樣「冷血」的話,好像那猶太悲劇只是「輕如鴻毛」,只是為了國際宣傳罷了。但如果要因此跟「反猶太」(Anti-Semitism)主義牽在一起,又有些太過了。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想到論語〈顏淵〉篇裡〉司馬牛問仁,孔子回答:「仁者其言也訒」,這裡的意思是,要告誡謹慎小心所說的話,抱持謹慎的態度,不然會造成傷害。訒,話語就像口上刀。柯市長的確在這方面輕忽了,俗話說,「話到嘴邊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如,猶太協會所說,用詞不宜「輕率」,須謹慎。畢竟,這都是血淋淋的歷史記憶。更不要說近代,仍有反猶太的悲劇,但柯真的是「反猶太」(Anti-Semitism)主義嗎?
孔子說「聽其言觀其行」,不能只看他說的話,也要觀察其所做的事。美國也有諺語:「行動是勝於雄辯的」(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那柯市長的行動是否符合「反猶太」(Anti-Semitism)呢?
那首先,要清楚「反猶太」(Anti-Semitism)的定義為何?目前國際多採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聯盟(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Alliance,IHRA)的定義,即以現代例子為說明,視所有猶太人為以色列的代表、拒絕讓猶太人返回家鄉,以及使用歷年來的反猶太圖像來污蔑所有以色列人等。
這定義已於2017年歐洲議會通過,美國在法案上對於反猶太也採取此定義。但說到底,反猶太是一種心態,IHRA認為「是對猶太人的一種看法,卻形成對猶太人的仇視。不論是詞彙上或肢體上的反猶太主義,都是針對猶太人或非猶太人的個體和/或其財物、社區組織和宗教設備等而引發的直接行為。」所以,「仇視」猶太人是關鍵。那麼柯市長是否「仇視」猶太人呢?
那故事就要回溯到台北市參加的是「第三十三屆第33屆國際市長會議」由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市(Jerusalem)及特拉維夫市(Tel Aviv)為東道主。目的是,讓國際市長可以共襄盛舉以色列的高科技,能源,和網路公司以及城市發展,大家匯聚一堂一起討論21世紀的智能、永續、安全城市。說白了,其實是,把這些政治人物拉到以色列,看看以色列有多厲害。那柯市長參加這會議,應該不是抱著「仇視」猶太人心態去的吧?難道,他存心要去拆台?
以色列是非常聰明的國家,別的國家市長來,都必須要在堅決反「反猶太」的宣言上簽字畫押。當然柯也是「親自簽署」的(下圖)。這應該不符合「仇視」猶太人的心態吧。
而且必須公開對這段猶太的悲慘罹難者獻花表示哀悼。圖中站在柯市長旁邊的就是匹茲堡市市長比爾·佩圖托(Bill Peduto),為什麼特別提起他?因為在去年年十月,匹茲堡(Pittsburgh)才發生令人遺憾的槍手衝入猶太教堂生命之樹(Tree of Life Synagogue)無差別掃射,造成成11人死亡,6人受傷。46歲的主嫌羅伯特·鮑爾斯(Robert D. Bowers)被以十三起仇恨罪起訴。佩圖托雖不是猶太血統,但是深耕猶太社區多年,他對於仇恨這件事是無法諒解的。
他本人於二月二十八當日才在媒體投書《堅決對抗反猶太的城市》,文中表明日益增長的反猶太是我們必須打擊的全球瘟疫(Cities, uniting against anti-Semitism: This is a growing global plague we must combat),「雖然匹茲堡發生這樣的慘案,這場反仇恨的戰役看似只限當地,但是,匹茲堡不需要孤獨的行動。仇恨是不分國界不分時間,我們必須共同合作找到阻止這悲劇再次發生的方法。」
記得孔子所說「仁者其言也訒」。當有人貼柯「反猶太」的標籤,他是仇視猶太人的時候,有人想過,站在旁邊的匹茲堡市長(下圖/右二)又是如何「情何以堪」?這標籤不該「隨意」下標,尤其是在真正經歷什麼是「仇恨」悲劇,嚐過什麼是反猶太的人面前。這帽子太過沉重,至今不斷有新傷口,當然不該「輕率」地扣在任何一人頭上。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放下仇恨!Peace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