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中華民國消失、擔心國旗不見的心態,正代表這國旗與國號危危顫顫、處境艱難。(湯森路透)
明年將換發新版數位身分證,可能不放上國旗圖樣,引起國民黨的強烈質疑,痛批這作法是為了去中華民國化,消滅中華民國搞台獨,質疑這是「當中華民國的官不認同國旗」。國民黨團立委童惠珍說到激動處甚至激動落淚地說,海外僑胞熱愛國旗,但政府卻刻意操縱對立與矛盾,深深傷害海外僑胞的心。
這其實是老戲碼了,一邊說對方不愛國旗、消滅中華民國,另一邊就反控對方:這麼愛國旗,怎麼不去天安門舉國旗,向習近平說中華民國?從24年前的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趙少康主打「中華民國保衛戰」開始,歷次大小選舉屢見不鮮,到現在甚至更方興未艾。去年底縣市長選舉,若干候選人造勢場合一片旗海,支持者在其中激情莫名、感動落淚,說自己「好久沒這麼愛國」了,足見其動員選票之妙用。
數位身份證該否放上國旗圖樣?從兩蔣時代直到民國75年之前其實都沒有,包括南韓、印度等亞洲國家也都沒有放國旗,日本人甚至沒有身份證,中國身分證沒有放國旗只放國徽。美國沒有真正的全國身分證,而是由各州發行的駕照,保加利亞和瑞士正面印有國旗圖案,德國、荷蘭、葡萄牙、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身分證則未印國旗。在邁向數位晶片化的時代,有關身份證如何印發的討論焦點應該在於如何確保個資,以最小揭露得到最大的保護,但台灣卻在討論該不該有國旗,這也難怪許多人說這是個「不正常國家」。
一個國家裡,有一群人天天質疑另外一群人「不愛國」,這不但內耗,更極其怪異。你如何證明這群人「不愛國」?又或者,這群人為什麼要證明自己「愛國」給任何人看?美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全國通行的聯邦身份證,除了因為聯邦制之外,關鍵就在於許多自由主義者認為這種身份證會成為國家控制社會的象徵,剝奪個人的自由權力。很愛中華民國國旗是任何人的權力,但逼著別人也要跟她一樣「愛」,就連國民身分證需不印國旗標示都被指控是「搞台獨」、「消滅中華民國」,這與許多人把「本土」、「愛台灣」當成禁臠一樣,都是一種壓迫。
這種害怕中華民國消失、擔心國旗不見的心態,正代表這國旗國號正危危顫顫、處境艱難。正因為中華民國的國號在國際上行不得也,國旗在任何兩岸交流場合都拿不出去,所以讓一群人格外地在意國旗國號能否在台灣被充分地展現與使用。不過,自由社會無法強迫任何人去愛戴國旗國號等圖騰,任何認同都必須建立在共同體的凝聚過程上。用代表國家的國旗去進行政黨動員,是設定另外一群人是「反國旗」,這種作法反而會讓另一群人與這面國旗更疏離,根本無助於擴大國旗的社會支持。
台灣本來就是個認同分裂的社會,歷經三十年的民主化與政治社會化的過程,終於慢慢建立中華民國與台灣交互使用,以及這面國旗代表台灣的微小共識。很多所謂的「台獨份子」或許不喜這面脫胎自國民黨旗的國旗,但當他在國外看到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時,卻驚喜莫名甚至激動掉淚;原因無他,人在異地,只有這面國旗代表台灣,他可以從這面國旗找到自己對台灣的情感。
據悉,這次換發身份證也考慮將原本的配偶欄取消,以進一步保護個人隱私。此也引發若干衛道人士抨擊,認為這會讓更多人方便通姦。這問題也剛好可以反過來思考:身份證有配偶欄已經數十年了,台灣的通姦行為有少過嗎?一位打算發生婚外情的人,會因為身份證的配偶欄而有任何障礙嗎?婚姻能否完滿,關鍵當然不是身份證上的配偶欄有沒有填滿;台灣社會能否一起愛這面國旗,關鍵當然也不是印在身份證上讓你看了心安。區區身份證的換發竟能指控別人「不愛國」、「方便通姦」,到底是誰的問題比較大?
你可以愛國旗,但不要強迫別人愛國旗。真的這麼愛,就把國旗或配偶的圖像刺青在自己身體上,既表達自己的熱愛,也尊重了別人,還保護了(自己以外)的個資,不就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