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仁醫「賠錢也要救」風波 再掀健保支付新制平等假象

上報快訊 2016年10月19日 16:30:00
台大醫師施景中的「賠錢也要救產婦」,意外引發醫師與立委撻伐健保署,直批官署只想著不能虧健保,根本官僚心態。(翻攝自施景中臉書)

台大醫師施景中的「賠錢也要救產婦」,意外引發醫師與立委撻伐健保署,直批官署只想著不能虧健保,根本官僚心態。(翻攝自施景中臉書)

台大醫師施景中17日在臉書上分享他的「救人」經驗,表示即便要賠錢,也一定要救一名產婦。消息一出吸引大批民眾留言感謝,但健保署卻出面「打臉」,指該案例「依程序申請健保就不會賠錢」。但健保署這一回應,卻像是手搖蜂窩般,醫界發狂似地傾倒對健保署的所有不滿,也掀開了假平等健保支付新制的真象。

 

這事件的起因,是台大醫師施景中17日在臉書po文,詳述他在值班時遇到一位高風險「植入性胎盤」孕婦,但發現她無法負擔可能會遇到2至15萬元的術中止血治療費,難過掉淚。他心想還是要救,但不能花太多錢,最後手術不但成功,出血量還比剖腹少。離開時,婦人的先生硬湊一個紅包,但他拒收,表示不是看錢救人。但也坦承,這次無法跟健保請錢、會讓醫院賠。網友深受感動,才po文不到3天就有30幾萬網友按讚。

 

原本是一件感人的好故事,不料,18日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陳真慧在接受媒體詢問時,卻稱,針對施景中所說的案例,健保早在2014年7月第二階段實施DRGs(同病同酬,包裹給付)時就已經排除在外,屬於「論量申報」,做多少付多少,「依程序申請健保就不會賠錢」,醫師不可能賠錢做義工。

 

如果沒澄清 救人可能會被當榨財

 

此打臉說法一出,施景中18日晚立即在臉書上回應,「現在健保署是我敬愛的李伯璋教授當署長,我可不想和署長隔空喊話,」他還說,「如果我沒澄清,以後救人真的可能會被當榨財了。」
 

施景中特地翻出2年前的歷史紀錄「反打臉」健保署,指出當年醫界早已群起反對二階段DRGs的實施。他指出,2014年6月,健保署說要擴大實施兩階段DRGs,形同健保署開始處罰看重症的醫師,當時他憂慮所有醫院醫師都會不收重病只看輕症,於是在個人臉書KUSO貼出公告,會配合健保署政策,逐漸不看重病,以免受罰。

 

施景中翻出2年前健保署的公告,「反打臉」健保署的說法。(翻攝自施景中臉書)

 

施景中說,當時KUSO公告一出,媒體陸續跟進報導,形成龐大輿論壓力,逼迫健保署邀請醫院與各個學會、協會及醫勞盟代表出來討論,而非閉門造車,「當時醫龍黃書健也出席了,我也受邀,坐在蘇清泉旁,不過他已先離席。」「當天下午大家砲聲隆隆,但健保署官員大部分也不想退讓。」最後會議結果是二階段DRGs暫緩實施。

 

施景中提到,台灣與國外的醫療環境差異甚大,是醫界反對的主因,萬一第二階段DRGs一旦實施,一個早產兒若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DRGs就只會給付9天,他說,「9天後妳們是要醫師放棄治療嗎」,他認為這根本是個笑話。

 

後來,健保署的官員再次聯絡上了施醫師,還詢問他說產科哪些該跳出DRGs,當時他在看診,但對方急要答案,於是他說,「產科大出血一定要排除,救人還要被罰錢太慘了。其他我還要細想。」當時對方回答,「好,以後大家再溝通。」

 

產科大出血跳出DRGs 變成實支實付

 

這一通電話後,新聞見報,產科大出血從此跳出DRGs,變成實支實付,但當年說的「以後大家再溝通」,仍未有下文。

 

施景中18日說,「今天健保署專員說的好像是已經給我們恩賜,其實如果不是我們當年到第一線去抗爭,昨天的刀還要虧損更多。」

 

此外,陳真慧還說,施景中提及的兩項自費止血醫材,針對產後大出血,健保也有給付止血用的材料跟藥物,雖然這屬於醫師的專業判斷,但不解醫師為何一定要用這些自費醫材?

 

對此,施景中也正面回應,「這個在FIGO(國際婦產科聯盟)的產後大出血指南中,已經講到了,如果第一線治療、第二線治療無效時,應該使用到更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會有使用到昂貴的人工合成第七凝血因子的時候。」而到現在,施景中也僅用於3名病患而已,且都救回來了。

 

施景中最後也回應陳真慧所說的,「可向健保提出申請審核是否納入」。施景中認為,這就算了吧!他說,這個藥開宗明義的健保使用規範說,產後大出血是不納入給付的,直說「還是別做白日夢了」「健保署真這麼慷慨,先把點值調回一點一元吧。」

 

DRGs原為減少醫療浪費  台灣卻諸多扭曲現象

 

文章看到這兒,讀者心中可能有很多疑問,DRGs(診斷關聯群)是什麼,竟會讓一名婦產科醫師翻出2年前的資料以證明清白?

 

根據中央健康保健署的資料顯示,Tw-DRGs是台灣版的「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是健保付給醫院的住院定額支付方式,它會將病人的狀況進行分類。健保署在宣傳簡報裡指出,實施DRGs將可以讓醫院有誘因建立標準化臨床路徑SOP,可以縮短病人檢驗、檢查的等待時間。

 

此制度原始目的是為了減少醫療浪費,但在台灣醫療現場卻產生諸多扭曲現象。醫界認為,實施DRGs後,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同一種給付價格,同病同酬, 改變以往「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

 

身為台大婦產科主治醫生,施景中已經不是第一次針對DRG對外發表言論,他2014年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就表示,「DRG制度是在懲罰救人的醫生,救越多罰越大……。」

 

施景中說,「以婦產科植入性胎盤的病人來說,病人住院開刀當天DRG就破表了,開刀完後3天,就花掉19萬點,但DRG只給付13萬點,等於這病人繼續住院,醫院就會繼續賠。」

 

施景中認為,現行制度的婦產科DRG編碼過於簡單,他特別強調,植入性胎盤就是一種很危險的狀況,婦產科臨床狀況百出,但DRG編碼並沒有把實際臨床上複雜的情況編進去。

 

因此,這樣的情形會造成醫生不敢收這些「重症」病人,有些醫院更會將這些賠錢部分轉嫁到醫生身上。施景中說,DRG等於就是不允許病人有額外的狀況,健保署這種做法是一種假平等,它把每個病人都當成一模一樣,對於不嚴重的病,DRG或許可能可以減少醫療浪費,但重病、危急的病人,就會變成醫療人球。

 

當時,另有一名外科醫師劉育志用了餐廳老闆與顧客的角色,來解釋實施DRGs後,醫院與病人所會遇到的處境。他認為,DRG絕對會導致「規避虧損、增加毛利」的行為模式,還說,「大家不會明講,只會悄悄地做,凡是病情複雜又棘手的患者,一律會被轉往醫學中心。」

 

他說,官署的態度是「虧要虧醫院,不能虧健保」,醫院的態度當然是「虧要虧別人,不能虧自己」,醫療人球大賽已經全面啟動,而你我都可能是「人見人不愛」的那顆球。

 

 

實例上演 醫師、健保署官員兩方論戰

 

在第二階段DRGs暫緩實施後,也已經過了2年,這回感動數十萬人的案例,竟也與施醫師2年前接受訪問時所說的一模一樣,正是具高風險的「植入性胎盤」案例。

 

 

施景中18日在文中明確提到,動這種風險高的手術,若途中使用「人工合成止血基質」,短短一隻便要將近2萬元,有時甚至要用更貴的第七凝血因子,打一次就要15萬元。而這些依照DRGs規定,健保皆並未給付,不僅病人負擔變重,凡病人多留院一天,醫院可能就多賠錢一天,但他認為賠錢也要做,po文更是引起健保署的注意,進而出面回應。

 

健保署主秘沈茂庭指出,因植入性胎盤產後大出血不屬DRGs範圍,可實報實銷,即便這名產婦使用非健保給付範圍醫材,院方也有急難救助基金可以提供弱勢民眾提供協助。

 

此外,對施景中所提到的自費醫材「人工合成止血基質」軟膏,沈茂庭說,人工合成止血基質塗上去可以迅速止血,若遇到產後大出血效果很好,過去也曾開會討論,是否納入健保給付,但健保核定價格是參考國外定價約1萬4千元,藥廠認為與成本相差太多,因此才沒有納入健保,未來會再詢問廠商有無意願納入健保。

 

醫界反彈 再批健保制度漏洞百出

 

一名產婦的案例,引發社會關注,不僅當事人施景中醫師詳細回應與解釋,不少醫師更是跳出來批評紛健保署的回應不適當,根本是官僚心態,如此回應只會更激怒醫護人員。

 

具有醫師背景的民進黨籍立委林靜儀更是氣到在18日深夜於臉書上發表長文,她直批,「陳專委,沒有專業知識就不要講這種話出來給人家笑。如果健保給付止血的材料與藥物就有用,當然不用用到其他的止血醫材;手槍打的死會需要用大砲嗎?」認為陳專委在暗示醫師「故意要用自費品項」,讓她相當生氣。

 

林靜儀說,健保署官員「吃米不知米價」。她指出,許多醫療衛材藥品本來就是非常昂貴,不論是否核實給付,高危險妊娠團隊的專業和無償standby 都是健保付不出來的價值,認為健保署的說法只會激怒醫護人員。

 

 

醫師蔡秀男也在臉書提出10大論點,怒嗆健保署「不懂傾聽醫病心聲,沒血沒淚官僚典型」,認為健保給付不包含專業人力成本,有時還會遇上「黑箱無理核刪」,不好好檢討改革健保制度,卻質疑醫生的良心建議,令人心寒。

 

 

據了解,DRGs第一階段自2010年1月1日上路以來,已要邁入第7年,第二階段在2014年6月時因醫界的反彈而暫緩實施了,而未來,將還有第三、第四、第五階段待實施,如今因為一席案例引起醫界與立委的注意,看來DRGs的未來可能還會有變數。(徐乙喬/綜合報導)

 

 

「台大仁醫」施景中 小檔案(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婦產部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左)過去就曾針對健保支付新制DRGs發表過多次言論,認為這根本是一個用來懲罰醫師的制度。(翻攝自施景中臉書)

 

●現任職務

台大醫學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學術期刊副主編、學術委員

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會員代表、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週產期醫學會理事、出納、學術期刊副主編

 

●主要學經歷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台大醫學院解剖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班

 

●診療專長與研究重點

胎兒學、周產醫學、立體超音波、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產前遺傳學、唐氏症篩檢、能量超音波、先天性心臟病、胎盤血管研究、腫瘤血管生成、婦科腫瘤高階掃瞄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