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 UIP)
喬登.皮爾的新作《我們》,延續上一部作品《逃出絕命鎮》的特色,利用使觀眾好奇不已的故事設定與安排,帶出獨樹一幟的懸疑驚悚特質,同時在內在主題方面,也同樣具有對現實世界的巧妙諷喻,處理到的議題甚至比《逃出絕命鎮》更多元複雜,讓人窺見了喬登.皮爾的創作野心。
就故事表面來看,《我們》的完整度其實不如《逃出絕命鎮》,除了最後的逆轉真相太過容易被猜到以外,故事設定與邏輯也有一些說不通的地方,使全片在結束時仍留下了一些令人困惑之處。
然而,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其實也與前面提到的創作野心有關,感覺比較接近為了呈現更多內在議題,寧可捨棄故事邏輯的感覺。不過就這點來說,其實若是電影願意把故事高潮的一部分真相說明給直接刪去,讓世界觀設定有更多留白空間的話,應該就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同時留下更多設定上的遐想空間。
但就算這樣,《我們》在內在主題的多元指涉,卻依舊有著不容忽視的精采。全片藉由「分身」這樣的概念,對美國社會的階級與種族問題提出了有趣演繹。片中本尊與分身的戰爭,其實就像是不同社會階級間的抗衡,而在像是美國這樣的國家裡,這種社會階級則又與移民問題息息相關,使得《我們》在川普政權這個時代中,顯得更加令人玩味。其中分身的「我們是美國人」這句台詞,更使這個主題在《我們》中成為了並非隱喻,甚至根本就是明示般的存在。
然而,這部片有趣的地方不僅於此。在本片前半段中,全片看起來像是一則恐懼階級革命的寓言,但喬登.皮爾在緊接而來的後半段裡,卻運用了各種細節,使電影論述更加細膩複雜,一邊藉由分身意欲取代本尊的設定,展現出「既仇富又渴望成為富」般的另類美國夢詮釋,另一邊則藉由主角一家人的行動,帶出分身革命其來有自的觀影感受,讓全片因此跳脫了非善即惡的刻板道德觀,展現出更幽微、複雜,如同現實社會般的難辨光景。
在這種各有各立場的情況下,喬登.皮爾甚至還在全片最後投下了另一個給觀眾的提問:當社經地位等外在條件都被抹除之後,真的還有「你們」與「我們」之分?會不會從頭到尾,其實都只有我們「們」而已呢?
正是這些脈絡連貫的精采提問,才使得《我們》縱使有其明確缺點,卻也令人樂意無視。甚至還從看完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熱烈期待起喬登.皮爾的第三部電影。
此外,就算不看全片的內在主題,光以外在來看,《我們》也同樣是部值得一看之作。全片的攝影、剪輯與配樂方面都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在塑造氣氛與娛樂性部分也有過人水準。甚至就連主角一家人的狀態,亦延續了《逃出絕命鎮》的特色,在恐怖驚悚片這個類型中,具有少見的強悍特質,一旦弄清楚狀況後,便展現出高度的主動性與反擊能力,因此大幅減少了許多同類電影中讓人不耐的公式化情節,可說別出心裁之至。
對於像我這樣的恐怖片愛好者而言,能夠出現像是喬登.皮爾這種既熟悉恐怖驚悚片,同時更懂得將社會議題巧妙置入的導演,確實是一種福氣。他所做的不只是嚇嚇觀眾,而是更進一步地以其個人觀點,將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恐懼的事物,化為電影中的怪物,然後在翻轉類型公式的同時,在銀幕上安置好一面鏡子,藉由故事投射出他的提問,更提供了一個讓我們省思的鏡中空間。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電影,看一遍是絕對不夠的。我這麼深深覺得。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