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眼裏,餵利統戰之餘,已樹立韓氏為「一國兩制」代表的榜樣。(韓國瑜和國台辦主任劉結一/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四城,開展以推銷農產品為名的「經濟之旅」,然而政治味濃的行程引起軒然大波。抵達香港後他應中聯辦之邀會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後卻一再取消公開行程,以「尊重當地安排」為由分別秘訪香港、澳門中聯辦,且到最後一刻高雄市府才向陸委會申請將會與國臺辦主席劉結一會晤。
韓國瑜以商代政的掩護,見於其接連繞過事前向陸委會報備之行程,暗渡陳倉與中共在港澳主政官員密談,經香港傳媒鍥而不捨追訪,始揭露之前傳聞全屬事實。在深圳與劉結一見面之際,大談「九二共識」,再三重申純粹「交朋友、做生意」的虛飾更是不攻自破。
坊間的評論分析,往往聚焦於韓氏行程所受的高規格待遇,超越昔日「市長對市長」框架,或者淪為「一國兩制」統戰對象,甚至挾網絡支持與中共首肯成為兩岸溝通的特使。然而議論紛紛的表象底下,卻未及詳細展現脈絡,為文且嘗試梳理。
除「統戰部」以外,中國尚有專門負責貫徹對臺政策的部門,如國務院的臺灣事務辦公室(國臺辦),職責包括協調兩岸貿易、交通以及幫助在中國境內經商工作的臺商等。
馬英九在任總統時期,兩岸政府交流頻繁,中共對臺工作較專注於政、商上層階級。但在2014年因反服貿協議爆發「太陽花學運」,驚醒中共當局,檢討後認定僅與政商交流,反而忽略基層大眾和青年訴求,無法全面取得臺灣民心。同年,中共提出針對「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新綱領,開始強化對基層、年輕人的統戰。
2016年5月政權輪替,中共遂斷絕與民進黨政府接觸,同時加強對臺灣基層及民間統戰。在地方政府層次,積極拉攏非綠營執政地方首長,與泛藍八個縣市攜手合作交流。
2017年3月民進黨上臺一週年前夕,中共再次調整對臺方略,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工作報告中提及「加強與臺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此即所謂「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新統戰策略,以更接地氣、貼近底層民眾生活的手段,取代上述「三中一青」政策。
「一代一線」要務,在於官民二分法進一步擴大,全面封殺民進黨當局,對民眾則積極推進交流。之於各縣市地方政府,中共採取「區別對待」、「藍綠有別」:對國民黨執政縣市,維持原有統戰作法;對無黨籍的柯文哲執政之臺北市,則透過「雙城論壇」保持彈性交往;但民進黨執政縣市,則盡力打壓排擠,顯例如刻意封殺臺中、桃園參與在上海舉行的都市交通研討會。
2017年10月中共召開「十九大」,習近平的工作報告明言臺灣問題踏入所謂「新時代」,置於「新時代」國家發展策略,重點如下:
一、將對臺政策列入「習思想」14項基本方略中的戰略目標
二、堅持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路線方針
三、反對、遏制臺獨勢力,矛頭直指執政民進黨
四、畫定「一中原則」及「九二共識」的政團溝通前設,向國民黨側面施壓
五、加強對臺灣民眾讓利與民心爭取,實踐「一國兩制」
由此而生的,是國臺辦在2018年2月28日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31項惠臺政策,主軸為給予臺資企業與個人多種等同中國公民的政策優惠與待遇,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值得關注的是,中共對臺政策思維轉變,是徹底繞過執政當局,直接施予臺灣民眾。
「惠臺卅一條」大體沿襲2014年「太陽花運動」阻礙通過的「兩岸服貿協議」內容。既然在政府層面簽署無望,中共索性採取單邊立法及實施的「以我為主,兩岸融合」策略,擴大「反獨」與「促統」。通過「惠臺卅一條」,給予臺灣民眾「準國民待遇」,試圖消弭兩岸人民之間的身份差別。
2018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奪得15縣市市長寶座,建制結構上泛藍重掌地方政權,形成「地方包圍中央」之局,在都更轉型以至民生預算決策,處處與中央對著幹。
那邊廂,中共摸索出兩岸城市交流的新做法:繞過藍綠政黨,複製「雙城論壇」做法,以點對點的城市交流為基礎,在兩岸遍地開花,讓不到中國就業就學的臺灣人也能感受中國嘉惠,藉此強化與認同「兩岸一家親」的縣市長推進民生文化交流,讓措施放中國各地方落實時,能擴充到臺商以外群體。
客觀而言,韓國瑜競選過程中得到農林漁牧及基層勞工廣泛支持,當選後外訪每以「貨出去」為先,避談意識形態,正好切合中共的統戰方針。如是者,中共也就順理成章地按照劇本演出,於兩岸官方外交嚴冬之際,以中聯辦、國臺辦的招待攻勢,向外界營造見證「一國兩制」成功的信使形象。
近日藍營縣市首長打算再下一城,聯署上書要求立法院盡法三讀通過「自經區」條例草案,以「拼經濟」為由架空中央行政的外交節制,彷彿與中共的城市互通策略存在默契。早在2010年,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彭莉編撰的《臺灣研究新跨越.兩岸觀察》(P.167-169),已提出除了基建、民生設備、產業分流的兩岸接軌外,構思摒棄中央、以城市為單位建立城市聯盟,促進臺北、臺中、臺南與高雄等與中國的溫州、福州、泉州、廈門與汕頭等發展複數的經濟區域,從商貿到市政上多方交流。
今年的中國「兩會」,有政協委員提出推動對臺策略,以臺灣中南部縣市為核心針對基層社團組織統戰。據《信傳媒》報道,中國正醞釀包括臺北、臺中、臺南在內的「福廈臺特區」龐大規畫,為中共以「大灣區」為藍圖消滅港澳以至臺灣的最終方案增添說服力。
2018年調整的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除了續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擔任組長以外,副組長改由政協主席汪洋接任。其他成員包括副總理劉鶴、外交部長王毅、外事辦主任楊潔篪、中宣部長黃坤明、統戰部長尤權、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等。習、汪、尤三人均曾主政福建或廣東,王毅擔任外長前曾任5年國臺辦主任,可謂較熟悉對臺事務的「知臺灣」;汪洋曾負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加上具備外交背景的劉鶴、王毅、楊潔篪、劉結一等「知美派」。
國臺辦本來僅屬中國國務院轄下,對口機關為臺灣大陸委員會(陸委會)。但在2018年3月24日,國務院公布《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將「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臺辦)與「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中臺辦)合併改組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直屬中共中央,主任職位由劉結一接任。國務院強調機構改革是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黨的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和高效」,然而此舉顯然是進而黨政合一的重要步驟。
無獨有偶,「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與「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員會」(中央香港工委),同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上級機構是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也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直屬機構。至於中聯辦歷來如何干預香港政局,西環(中聯辦地址)與金鐘(特區政府總部)儼如香港管治決策的雙頭馬車,這是人所共知的事。
如前文所述,習近平選擇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致辭釋出強硬訊息。相比起胡錦濤於30週年的講話內容,習以雙重否定句確立武力統一,取消所謂國共兩黨執政訂定「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默契,更取消「寄望於臺灣當局(政府)」,僅保留「寄望於臺灣人民」的說法。
這與稍早提到的「官民兩分」互為呼應。自520蔡英文上任總統伊始,兩岸官方交流陷於中斷、中國單方面發表對臺政策綱領,顯然習氏矢志於任內強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對岸統戰成功轉移國內經濟民生衰頹之勢,以一統兩岸的豐功偉業正當化他的終身執政。
五項對臺原則尋求「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透過政策手段具體化當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定稿的《告臺灣同胞書》與及後葉劍英提出的「葉九條」,制訂所謂「一國兩制」,但不再局限於以和平手段達成。
綜上所言,是回韓國瑜的外訪行程,之於國民黨或會視為突破中國藩籬的狀舉,重振兩岸經貿往來的信心,甚至能藉「中國牌」為2020年的總統及立委選舉爭取本錢。但在中共眼裏,卻是以餵利統戰之餘,樹立韓氏為「一國兩制」代表之榜樣,將來的臺灣政黨代表以至中央政府,莫不以師法「交朋友、做生意」之餘不忘「九二共識」為溝通前提,設法討好歡心,方能得見承黨國意志的中聯辦、國臺辦。
※作者為香港人/網媒記者兼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