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台海中線的中國殲-11戰機。(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大陸軍機飛越臺灣海峽中線並在台西南部空域駐留事件激起千層浪,其後續效應不容低估。
陸台艦機不越過海峽中線是雙方的一個戰略默契,並得到長期堅守。此次大陸突破禁忌,派遣兩架殲-11戰機飛臨靠近臺灣一邊空域,非同尋常,不僅是陸台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軍事對抗事件,而且意味著隨著台海情勢發展,大陸已不再將過去兩岸形成的「模糊空間」當作戒條,隨時可能會根據自己所定義的台海關係現狀實施對台政策。
促成此次事件的重要背景是,大陸可能認為,臺灣蔡英文當局堅拒「九二共識」並罕見針對大陸領導人「一國兩制臺灣」政策提出7項反制措施,在即將「拼選舉」情況下,必定騎虎難下,不會回頭,對陸政策只可能越走越遠。
大陸軍機此番「越界」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強化對台「硬」的一手策略,向趨於偏離紅線的臺灣當局發出警告,並表達強硬立場,顯示「武統」始終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備案。
背景之二是,隨著美國正式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對手,並積極部署印度-太平洋戰略,台美關係實質化趨勢,對大陸來說,可謂「如鯁在喉」,極為擔憂。如若美台關係突破「紅線」,那麼就將導致大陸對台政策陷入兩難境地,無論是快速武統,或是默認現狀,都可能帶來很大的風險。
不過,臺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天然的軍事橋頭堡,是實施印太戰略必需的關鍵一環。只要美國敵視中國,美台關係發展就有無限空間。在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後,美台關係一日千里,在短時間裡取得諸多進展,加強美台關係正成為彼此共識,向台出售新型F-16V戰機也提上日程,台軍戰力勢必隨之提升。
因此,大陸軍機「越界」、急於打破禁忌的重要目的之二可能就是,向美台發出預警,遏制美台關係實質化的勢頭,宣示如若其關係若逾越底線,就將導致大陸不再固守默契,進行必要軍事反應。
背景之三是,大陸在改革開放四十年後正面臨空前的內憂外患局面:內憂是,大陸經濟早就出現放緩趨勢,如何實現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已是一個迫切的難題,而恰在此時,美國將中國定位為「戰略對手」,川普政府發起貿易戰,連同周邊國家對中國疑忌上升,可以說是外患頻仍,兩者合流,雪上加霜。身處內憂外患之中的大陸政府提高了警覺,最高領導人在今年初的一次高層培訓會上,史無前例地公開提出了「七個領域重大風險」。
因此,對大陸來說,需要一個能由己方掌握主動權的常態性的外部緊張態勢,以便淡化民眾聚焦於某些情況,比如中美貿易關係的進展、日益頻繁的災害事件等等。而大陸可能認為,台海的適度緊張,一方面有利於樹立其維護國家統一的正面形象,一方面也是便於把控——其他方向,比如南海地區,近年來由於各方反彈強烈,形勢緩和大勢所趨,激化此區域的矛盾不利於己。
大陸政治發展與自由民主日益背離的新情況以及內憂外患加劇可能需要轉移矛盾、美國對陸政策質變促使美台關係實質化趨勢日益鮮明、臺灣民進黨的政治傾向,都是當前不利於兩岸維持和平並攜手朝著民主的方向邁進的重大因素。大陸軍機「越界」事件進一步壓低了兩岸衝突的「底線」,使其發生的機會增多,從而可能導致更大的台海危機。
大陸需要顧忌的是,對台打壓過甚,可能使對陸政策溫和的國民黨身陷進退失據之境,為了取悅選民,可能不得不跟隨民進黨轉向強硬,而且此舉勢必進一步固化民進黨的政策立場,說明其一貫的對陸政策之正確。同時,兩岸關係惡化,只會促成台美深化關係,並將使臺灣進入美國在印太的戰略軌道,這是大陸必須投鼠忌器的。
不過,只要內憂外患、即七個領域的重大風險不逾越底線,破壞大陸的政局穩定,可以認為,台海緊張就會處於可控之中,大陸進行「邊緣化」操作但使之保持在適度空間,可能性比較大。反之,則有進一步激化事態直至爆發武力衝突之可能性。
※作者為中國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