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莊」女老闆渡邊泉談起當年福島地震,她感到慶幸:「我們就是有些磚塊掉下來,幸好沒有砸到人。」旅館當時把三個館都空出來收容救難人員和災民,連游泳池都成了洗衣場。(攝影:張文玠)
走進「山水莊」,一尊巨大的木芥子娃娃就站在大廳裡。女老闆渡邊泉說,當初為了放置這尊超過2人高的木芥子,旅館不得不在天花板和地板挖洞;沒想到這木芥子就像柱子一樣穩穩地卡在旅館大廳天花板下,「大地震的時候完全沒有倒哦。」
福島的土湯溫泉町上,山水莊是極富盛名的一家老字號。請渡邊泉談談地震當時旅館的受災情況,她從驚慌卻回不了家的客人,講到町上有旅館全毀,附近福島市區好多人房子都沒了,家人也失蹤,「還好山水莊有水、有溫泉,有地方讓他們好好吃飯、洗澡,休息之後再去找家人。」
山水莊自己呢?「我們就是有些磚塊掉下來,幸好沒有砸到人。」輕描淡寫的語氣,彷彿旅館當時把三個館都空出來收容救難人員和災民,連游泳池都成了洗衣場,是什麼稀鬆平常的事。
和福島其他地區相比,土湯溫泉從很多角度來看都算是很幸運的。因為位處地層相對穩固的磐梯國家公園一隅,除了避開海嘯的襲擊,大地震造成的損害也不算太大,雖然有多處房舍嚴重毀損,但最大的不便也僅止於停水停電,因此這個地區不但能在震災中迅速向災民及救難人員提供餐食和住宿的支援,災後的重建進展也較其他地區更快。
更有趣的是,町上的溫泉旅館都是代代相傳的家族事業,經營者大多年紀相仿,幾家旅館的現任老闆就是兒時玩伴,町上的「溫泉旅館事業協同組合」更像是小學同學會;大家為了展開復興工作組成「土湯温泉復興再生協議會」,從小學時就是同輩間「老大」的加藤勝一理所當然成為會長。「既然老大一聲令下,要展開復興、要做地熱發電,當然沒有人會反對。」問到町民對復興工作的態度,土湯溫泉復興再生協議會事務局主任淺野博昭忍不住炫耀了這個「地方特色」。
雖然地震沒有造成太大毀損,但受到核外洩傳言的影響,土湯溫泉的來客數從災前的每年30萬,暴跌到災後的12萬,町上原本的16家旅館,有5家在災後廢業。除了大型旅館「觀山莊」是因為毀損嚴重之外,其他旅館廢業的原因都是「核外洩」傳言讓業主心灰意冷。
雖然在災後推廣觀光的努力下,去年土湯溫泉的來客數已經恢復到26萬,5家廢業的旅館也藉由易手或開設博物館而有了不同形態的「再生」,但土湯最大的問題並非觀光復興,而是原本人口就不多的溫泉町,災後很多年輕人離開了,現在町上有戶籍的只有5百人,60歲以上的高齡者佔了48%。淺野憂心地說,「我們不希望廢町」,於是發展其他產業以創造就業,成為拯救溫泉町的必要手段。
因為震災停電,導致全町停擺好一段時間;因為核外洩傳言,讓整座溫泉鄉都蒙受污名;因為土湯有好水、有泉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土湯溫泉町的復興目標只有一個:成為一個能源自給自足的「無核城鎮」。除了區域型地熱發電在日本國內已經成為典範之外,土湯甚至想出地熱養殖當地沒有的長臂螯蝦,「我們也想讓遊客體驗你們台灣那種釣蝦文化」,淺野興奮地說。
而正如同土湯以「無核化」做為地方復興的方法和目標,飽受核外洩污名困擾的福島,也出現了像「丸中農園」這樣的農業復興方案。面對縣內許多農戶因不堪核外洩污名帶來的名譽和收入損失,絕望地將農地廢耕,本業為建築的丸中商社,索性以租或買的方式承包這些農地,引進結合電腦化栽植技術,加上原本農戶傳統的農事經驗,在郊外建起大型草莓農園,「外界擔心土壤被污染,我們就把草莓架高,不種在土裡」,一方面利用直販方式銷售成果,更開放市民摘採體驗,用不著痕跡的方式,讓外界重拾對福島農業的信心。
就像山水莊女老闆渡邊泉說的,面對這場前所未見的天災,福島人的貢獻,「就是我們面對災害的經驗」;在全日本投入復興之際,「我們也用溫泉業者的身分重新站起來」。不只是溫泉,還有農民、商人,和更多的福島人,都在用自己的角色和力量,讓家鄉變得比災前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