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誰是下一任副總統?(湯森路透)
美國社會長期相信著一件事—總統大選中的副總統人選,就好比是最終密器般的存在,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當做為密器的副總統人選發揮得當,可以拉抬總統候選人支持度,增添氣勢,使其意氣風發;但一個錯誤的副總統提名人選,卻會讓選民心中留下無盡疑問,他們不免擔心:「我們的候選人腦袋還清楚嗎?」("What was he thinking?")
.@realDonaldTrump takes to the stage to introduce his choice for vice president pic.twitter.com/In4X5g1AUf
— POLITICO (@politico) 2016年7月16日
美國開國元勛亞當斯(John Adams)曾說過:副總統職位是「人類發明出最沒用的職位。(the most insignificant office)。」但並非每一位副總統都如外界猜測一般,對其屈居副總統職位的結果自怨自艾,不少美國副總統都曾被外界讚賞,比搭檔的總統更具政治頭腦,讓自己的名字得在悠久的美國歷史中永流傳。
John Adams called the Veep office "the most insignificant office that ever the invention of man contrived or his imagination conceived."
— Mr. Dan Kelly (@mrdankelly) 2016年7月14日
例如,曾抵台參加國慶的第36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多次替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主持行政首長會議;第35任副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豐富的法學經驗則是令時任總統、年輕近一代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無法望其項背;而布希主政時期,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更是握有極大決策權,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具實權的副總統之一,不過錢尼大力推行的新保守主義卻讓全世界的自由派人士不禁打起寒顫。
不過即便享有「最具實權副總統」的稱號,錢尼在《衛報》(The Guardian)統整出、美國歷年來最佳副總統的名單上,僅屈居第五,那麼究竟另外4位人選是何方神聖,能夠打敗實力堅強的錢尼呢?此外,又有哪些不幸的美國前副總統,登上《衛報》評選出最差的副總統人選榜單呢?
Students Walk out on Dick Cheney, Calling Him ‘War Criminal’ - Video https://t.co/bXJgTTFhHN
— Ivan Roberson (@Ivanroberson) 2016年7月9日
貢獻:詹森曾任美國德州聯邦眾議員、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並於1961至1963年出任第35任美國副總統;當時由於詹森的幫助,年輕的甘迺迪才得以贏得南方選民支持,他並成功止住當時關於他企圖以其聲望壓過總統甘迺迪的輿論風波。詹森是一位積極的民權倡議人士,於任內大力推動科學研究。
不完美之處:將參與越戰的美軍人數從原先的1萬6千名大幅增加到55萬名。
貢獻:孟岱爾的過人之處在於,發現了副總統一職的新可能,他於任內成為總統卡特的得力助手,時常替卡特提供寶貴建言,並稱職扮演副總統角色,時常出國做外交,每週也固定與總統卡特會面,討論外交政策事宜。
不完美之處:孟岱爾於1984年代表民主黨出馬競選美國總統,挑戰時任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雖然他破格提名首位女性副總統候選人費拉羅(Geraldine Anne Ferraro),最後仍以懸殊差距敗給雷根,落敗後,孟岱爾選擇重返律師界。
貢獻:老羅斯福於1900年當選副總統,但他不受總統麥金利顧問漢納(Mark Hanna)的青睞,漢納不喜歡他打擊貪污的傾向,戲稱他為「那該死的西部牛仔」。不過當老羅斯福的搭擋麥金利總統於1901年、才上任9個月便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時,老羅斯福的政治能力立即被彰顯出來。老羅斯福最知名的政策是任內大力推行的「巨棒外交」 (Big Stick Diplomacy) --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他在國內則是推動如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的保護政策,並建立公平交易法案。
不完美之處:其「巨棒外交」政策被認為帶有帝國主義的行事作風。
貢獻:高爾打破了副總統人選試圖扮演與總統相反形象角色的傳統。他和時任總統比爾·柯林頓形象相仿,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及年輕俊翹的臉龐,更是在競選初期使舉國為之瘋狂,替他們拉抬了不少士氣。高爾是一位熱衷的環保主義倡議人士,曾積極推動柯林頓簽署《京都議定書》,並利用副總統的聲望,替環保議題發聲,於任內提倡不少頗具新意的環保及科技政策。
不完美之處:於2000年代表民主黨參選美國總統時,刻意撇清與前任搭檔、因「拉鍊門」風波而灰頭土臉的柯林頓總統的關係。柯林頓「拉鍊門」風波在1998年曝光,他被揭露和白宮女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Samille Lewinsky)之間的性醜聞。
貢獻:錢尼於擔任副總統期間,大力推行新保守主義方針,是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展開一系列反恐活動的主要策劃者;錢尼常猛烈抨擊白宮的死對頭,而他可怕的形象反倒讓身邊的布希總統異常富有人性;據報導布希總統喜歡用《星際大戰》中的黑暗勢力角色「黑武士(Darth Vader)」來稱呼錢尼。
不完美之處:錢尼幾乎被所有的自由派人士厭惡;曾在一次的狩獵活動中誤射朋友臉部。
致命失誤(fatal problems):伯爾與傑佛遜在1800的總統選舉中,獲得同樣的選舉人票,美國眾議院在進行36輪投票後才最終將傑斐遜選為總統、伯爾成為副總統,伯爾對此結果相當不滿,認為當時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運用其影響力,確保了傑弗遜的當選,隨後伯爾在與漢密爾頓的決鬥中,給了他致命的一槍,將其殺害,事後這場決鬥成為美國政治史上最有名的恩怨衝突—伯爾-漢密爾頓決鬥(Burr-Hamilton Duel)。
可被寬恕的理由(Redeeming quality):伯爾也因著那場決鬥讓「黎明定生死」(pistols at dawn)成為流行語。
致命失誤:艾格紐被外界視為是幫助搭擋尼克森平衡區域性支持的關鍵。他在成為尼克森副總統人選後,尼克森於美國南方的競爭力大增,但最後倆人撕破臉。當艾格紐被爆出任職馬里蘭州(Maryland)州長時曾涉及貪污和洗錢醜聞,尼克森眼見他深陷水深火熱之中,仍棄之不顧,甚至助長逼迫艾格紐辭職下台的聲浪,最後艾格紐在彈劾威脅下被迫辭職。
可被寬恕的理由:艾格紐替美國知名動畫喜劇《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電視影集《兩小無猜》(The Wonder Years)提供不少素材,成為它們一時的消遣、嘲諷對象。
致命失誤:奎爾時常因失言風波讓自己出醜,成為全國民眾笑柄,之中最經典的是在一場直播現場上,他正與一群小學生練習英語拼字,他指正一位小學生把「potato」(馬鈴薯)拼錯了,當時奎爾以為馬鈴薯正確的拼法為「potatoe」。奎爾也曾把當時美國攀升的都市暴力現象怪罪在美國影集《風雲女郎》(Murphy Brown)的女主人公布朗身上。布朗是一位自私、頑固、性急卻又聰明的中年記者,同時是一位未婚的單親母親。
可被寬恕的理由:當奎爾成為以幽默、諷刺為主題的美國報紙連環漫畫Doonesbury中的一角時,也可以毫無違和感。
致命失誤:副總統泰勒在哈里森將軍就任總統僅一個月便去世後,接下總統大位,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因在任總統逝世而以副總統繼任總統的人,原本外界看好哈里森的驟逝將成為泰勒的大好機會,但事實證明這名身型消瘦的副總統其實是位挺糟糕的外交官,他不僅替自己招來「意外總統」(His Accidency)的醜名(未經選舉程序變就任總統),最後還被逐出共和黨。
可被寬恕的理由:泰勒成功讓德州成為美國領土。
致命失誤:哈姆林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副總統,他挺身而出領導聯邦軍(the Union army)的決定卻讓北方陣營陷入慘敗之勢,外加其聲勢被「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的光環完全掩蓋,不受世人重視、喜愛;而林肯眼見哈姆林聲勢不斷下跌,更於1864年撤換哈穆林,改提名詹森(Andrew Johnson)為聯盟副總統候選人。
可被寬恕的理由:其姓與名押韻絕妙。(哈姆林的姓、名皆由英文字母H開頭,屬英文押韻中的頭韻)。
Följt av Hannibal Hamlin, Spiro Agnew och William Wheeler.
— Jonas Hallberg (@jonasbhallberg) 2016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