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內附近一處成衣廠。(湯森路透)
一件又一件價格親民、設計新潮的衣服快速湧入衣櫃,這些「快時尚」之下的產物,背後竟勾結了名牌服飾產業最黑暗的角落:主管拿棍子打人、每月加班90小時卻無加班費、女工遭性騷擾卻怕丟了工作不敢作聲…
各種形式的職場霸凌,凸顯越南成衣廠女工身處的工作環境極需改變,但這些現象其實正源自衣櫥裡那些產品週期短、快速被市場淘汰的新穎衣裳。
根據瑞士非政府組織「國際關懷協會」(Care International)和荷蘭「公平服裝基金會」(Fair Wear Foundation,直譯)最新公布的調查,763名在越南成衣廠和製鞋廠的女性勞工,其中有43.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於2018年遭受過暴力和騷擾。
《衛報》(Guardian)報導,越南女工受暴的形式,包括遭到狼爪猥褻撫摸、掌摑、性侵並威脅終止工作合約,種種惡行暴露了約有2萬名越南女工處於低劣的工作環境。
主持這項調查的倫敦政經學院(LSE)研究性別暴力的專家皮琳格(Jane Pillinger)表示:「我很震驚,約有近半數的受訪女性在過去幾年之中曾有過受暴的經歷,而我研究這個議題已經有30多年。」
皮琳格指出,這與越南巨大的沉默文化有關,女工受暴的數字可能不僅於此。
她說:「我們從這次調查的回饋中得知,有些婦女受訪時並未說出真相,很可能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答案最後會被丈夫或是雇主知道。」
Revealed: women making clothes for west face sexual abuse | Global development | The Guardian https://t.co/EQi4V6DsCu
— jane pillinger (@JanePillinger) 2019年4月7日
公平服裝基金會的越南經理梅爾斯(Annabel Meurs)指出,這項研究首次將成衣廠的職場暴力、性騷擾與快時尚連結。超高工時、過低薪資,再加上不切實際的生產目標,這些在歐美名牌服飾大廠,正是壓這些女工無法喘氣的兇手之一。
梅爾斯說:「我們對這些因素產生的負面影響感到驚訝。」
她指出,暴力和性騷擾的遺毒影響範圍不只生產競爭力、品牌聲譽還有女性完整性、健康。這聽起來很單純,但是服裝大廠並沒有意識到自身對底層成衣廠的影響如此廣泛。
長期關注性別平權議題的皮琳格教授認為,雖然成衣廠和上游服飾品牌的名字在這份研究中被保密,但是有極大的可能就是那些歐洲與美國的知名品牌。她說,越南政府有祭出吸引國際服飾品牌投資的政策、建立大規模的工廠,主要是提供產品週期快速的歐美市場服裝、鞋子和戶外用品。
報告稱,越南服裝產業約有200萬人,其中80%以上為女性。但是婦女遭到的待遇卻是極為低劣,絕大多數、約有87.7%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之中,曾遭到辱罵和騷擾,形式或為直接的身體接觸,以及令人感到被冒犯的不當言論;其中,有1/3的受訪者(34.3%)曾受到肢體上的騷擾,如強吻、撫摸、毆打;另外1/3(28.9%)曾被帶有性暗示的手勢、聲音或是冒犯的文字騷擾,甚至直接被帶回加害人的家中。
這些在成衣廠工作的婦女表示,在高峰生產期每個月加班90個小時,一天工時達12到13小時。逾5成女性每個月加班超過60小時,但許多女性表示根本沒有領到加班費。
飽受壓榨的成衣廠女工指證,高壓的工時嚴重程度甚至連上廁所都覺得害怕。一名胡志明市的女工說:「我不敢上廁所。」因為若上太多次廁所,會被主管記下來、然後扣工資。
一名在海陽省女工表示:「他們(資方)對我們喊叫大罵時,情況只會更糟。」她指主管經常以喊叫的方式,要求女工們加緊努力工作。
這份研究發現,超時工作與職場霸凌存有高度正相關。在生產旺季期間,職場暴力和騷擾比其他時間高出3.8倍、勞工每月若加班30小時或更長時間,則遭到的霸凌的可能性就增加2.4倍、而勞工無法拒絕加班的可能性是1.6倍。
一名同奈省的勞工說:「主管用棍子打我的手,並向我扔東西。」
研究指出,女工遭到虐待的程度,與員工年齡、受教育程度,甚至是合約類型以及移民身份都有關係。年輕、受過良好教育以及移工身份的情況反而更糟。
從年齡和學經歷來看,25歲以下女性職場受暴的可能性高出1.5倍、具有中學或是大學學歷的女性高出1.7倍、移工多出2倍,工作年資較低的女性受暴可機率也較大。
報導指出,雖然越南社交媒體上宣導打擊性騷擾的意識逐漸提高,例如「#我也是」(#MeToo)、「#停止沉默」(#ngungimlang)等等,但是多數成衣廠女工仍表示,她們太害怕丟了工作、或是遭到其他的報復騷擾,而不敢挺身說出自己的遭遇。
任何形式的職場暴力,不僅影響勞工產值、更嚴重傷害員工身心健康。半數遭到上述惡待的女工感到龐大壓力、焦慮,並有1/10患有憂鬱症。
縱使越南有規範職場性騷擾的法規,但少有雇主知道或遵守。同時,改變也正在發生,歐盟和越南正在談判新貿易協定,重新立法保障越南勞工、正式透過公約賦予勞工集體協商權和集會自由。
這份將於6月被搬上談判桌的新《國際勞工組織公約》(ILO),被視為是改善全球成衣廠劣質工作環境的關鍵。
國際勞工組織主席卡特蓮娜(Catelene Passchier)表示:「在全球價值產業鏈,如成衣產業,暴力和騷擾特別普遍。大量的女性在低技術的工作崗位上,被給予低薪資,這些勞工通常沒有權力也無力發聲,因此需要國家和國際法的保護。」
也幸好,全世界還來得及為這些悲劇盡點力。研究指出,有明確申訴機制的成衣廠,比起缺乏投訴管道的職場,更可以遠離職場霸凌。58.7%對上25%的數字比例,說明建立良好的投訴機制有助於減低這些惡事重複上演。
歐洲戶外運動用品商工會主席海爾德(Mark Held)坦承,自家產業季節性需求不一可能是造成成衣廠勞工遭到不當對待的因素之一。他說:「很顯然,我們促成了這些暴力騷擾行為的發生,因為整個服裝產業季節性變化的特質,並沒有穩定的訂單量,訂單量大時就會造成勞工超時工作、有交貨的壓力。」
公平服裝基金會已呼籲在越南設廠的服裝品牌,應藉由各樣條款和合約,或是改變合約型態以及購買行為,確保供應商也在打擊職場霸凌的同一陣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