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汗監所】屈服民意不改進 管理員告白:我們跟囚犯一起受罪

王怡蓁 2019年04月11日 11:32:00
前監所管理員小白嘆監所環境惡劣,但民眾不想讓受刑人過得太好,因此管理員只好跟著受罪。圖為示意。(資料照片/盧禮賓攝)

前監所管理員小白嘆監所環境惡劣,但民眾不想讓受刑人過得太好,因此管理員只好跟著受罪。圖為示意。(資料照片/盧禮賓攝)

「會去考監所管理員的,很多都是因為國考補習班的宣傳,真心要進來當然很好,但被騙進來而離開的人,對監所評價就很差。有人說,不要讓外界知道監所裡有那麼多問題,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知道真相後,就沒人敢進來。我們就是要讓真相浮出來!」宜蘭監獄管理員林文蔚說,更諷刺的是,之前發生桃園女監管理員疑似過勞死的狀況,第一個跳出來澄清的竟是國考補習班。

 

台灣矯正機關多年來出現超收狀況,直至2017年8月,核定收容額應為56877,實際卻達62315人,戒護人力也十分不足,2017年人力預算員額為5390人,實際卻只有4841人,導致戒護人力與收容人比例為1:12.9。曾擔任監所職務代理人的小白認為,這顯示監所管理員是有社會需求的工作,但為什麼管理員卻不斷流失,甚至有招考時缺額的現象。

 

宜蘭監獄管理員林文蔚點出監所內部問題,無非是希望改善並留住人力。(取自林文蔚臉書)

 

由於民眾與監所距離遙遠,加上封閉的環境,監所的議題直到開放替代役進入後,才逐漸變得較為透明。矯正機關戒護工作沉重,卻缺乏人力,監察院曾作出調查報告,要求改善管理人員工作環境。司改國是會議第五分組也曾做出決議,要求強化與擴充獄政人力及設備,除了改善人員過勞、剝削的狀況,還有正視職災問題,給予人員心理輔導。

 

 

「人治」生態 收容人比你想的難纏

 

小白一開始進到監所時,也會感到害怕,但實際接觸後,他發現誰沒犯過錯,他說並非指收容人都很善良,其中也有善於威脅,令管理員感到頭疼的麻煩人物,只是接觸後,才會發現,大家都一樣是人。

 

「矯正的用意是教化收容人,但矯正機關卻充滿人治」小白舉例說,當收容人威脅你,要你送菸,不然就鬧事,要不要送?但他卻發現,基層人員送了出事,主管卻沒事。

 

「矯正機關卻充滿人治」,前監所管理員小白深有所感表示,收容人並不是外界想得那樣好搞定。(資料照片/盧禮賓攝)

 

 

嚴刑≠低回籠率 摺紙袋真能接軌社會?

 

林文蔚說,當司法在談論受刑人的教化可能性時,卻忽略現有的矯正機關缺乏教化可能。他表示,社會都贊同嚴刑峻法,連受刑人都認同,但監所回籠率還是很高,該如何解釋?他舉例曾遇過一名先前在泰源技能訓練所的受刑人,出獄後,又到了宜蘭監獄,該受刑人說泰源的嚴格化管理比較好,林文蔚反問他,如果比較好,你怎麼又來進來了?該受刑人啞口無言。

 

林文蔚認為,現在的矯正工作以「我是為你好」的思維來訓練收容人,他說,摺紙袋能培養什麼技能?電腦班還在訓練打字速度,監所也會找地方的夕陽產業給收容人,如果真能培養一技之長很好,但他質疑,這些收容人出獄後,真的習得技能了嗎?

 

矯正工作仍以「我是為你好」思維為主,但訓練收容人從事夕陽產業真有助重返社會?林文蔚質疑。(取自林文蔚臉書)

 

 

仍「隔離」愛滋囚 八股做法害曝身分

 

根據《監獄行刑法》規定,作業收入扣除作業支出後,提出50%為勞作金,勞作金的25%做為犯罪被害人補償費用,前項作業金剩餘的部分,提30%補助水電費、伙食費,5%作為受刑人獎勵金,5%為作業管理員獎勵費,年度剩餘費用的30%充作改善受刑人設施之用,其他作為作業基金。監察院報告指出,有受刑人每個月實際拿到的只有20元,連一條內褲都買不起。矯正署也評估,受刑人基本生活需求,每個月為3千元,如果沒有家屬的接濟,無法滿足生活需求。

 

小白表示,感染HIV(愛滋感染者)的受刑人只能獲得摺金紙、紙蓮花的工作,須住在特殊舍房,只能在舍房中作業,不得申請外役監,也不能從事炊場煮飯、送貨、送藥、打掃等職務。他表示,當衛福部及校園不斷教育大眾,與愛滋感染者生活不會被傳染,也強調接納。但矯正機關中,卻以隔離的方式對待感染者,特殊的舍房也等同讓所有在監所中的人知道,他們是感染者,顯示矯正機關沒跟上社會的腳步。

 

 

監所環境惡劣沒好處 管理員連帶受罪

 

當獄政議題談到改善監所環境,提升受刑人的人權時,總會被民眾罵翻。林文蔚表示,受刑人所在的環境,就是管理員的職場,除了提升受刑人的尊嚴外,他強調的是管理員的安全。當照明設備提升了,管理員才好看見受刑人的舉動,當通風設備改善,受刑人較不會因悶熱暴躁而產生衝突,對管理員來說也是好事。

 

林文蔚舉例,現在的送餐口都在腳底,他曾提議將送餐口改到腰間至胸口的位置,國外也大多採這個做法,除了改善衛生,當受刑人須上銬時,只要將手從送餐口伸出便可上銬,無須像現在打開門上銬。

 

小白形容監所中的環境,他說因為悶熱,風是愈吹愈熱,空氣中充滿了汗味、尿味、屎味,民眾不想讓受刑人過得太好,但環境愈糟的同時,管理員也受罪。

 

小白說,民眾不樂見獄中的人過太好,因此談到改善監所環境、提升受刑人人權時總會挨罵。圖為林文蔚畫出監所實況。(取自林文蔚臉書)

 

除了環境差,監所的作業模式也遭基層人員詬病,有些基層人員笑稱自己是服務員、照服員。光是「發藥」這點,就有許多基層人員反彈。有基層人員表示,大約5成的收容人都需要服藥,小白曾在半小時內發100人的藥,林文蔚則曾在一小時內,發完藥並巡邏,當問及是否逐一盯著受刑人服用,並張開嘴巴檢查,他們都反問:「可能嗎?」

 

小白與林文蔚都不諱言,自己曾經發錯藥,他們表示,管理員不應該發藥,因為他們不是醫生、藥劑師,也無法在時間內看到每一受刑人確實服用藥物,只能在管制用藥上多留意。

 

 

變相職災 親睹連2起自殺身心巨創

 

監所人員會不會罹患創傷後症候群(PTSD)?林文蔚說,無論是目睹受刑人打架受傷,還是管理員遭攻擊,都有可能心理受創。他幾年前跟一名更資深的管理員執勤時,一個上午便發生2名受刑人自殺,他們目睹後,當時資深管理員向他表示不舒服、腿軟,林文蔚後來也經常心神不寧,曾經半夜睡不著,出現換氣過度、心跳加速的情況,他找監所心理師諮詢時,明明是冬天,卻流了一身冷汗,心理師要他與資深管理員找身心科就診。

 

林文蔚不諱言,受刑人狀況多,管理員甚至一上午處理2起自殺,身心再強健也承受不住。(資料照片/陳品佑攝)

 

林文蔚說,但監所職場的氛圍是,如果個人身心狀況不佳被同仁知道,會被認為不夠堅強而遭取笑,所以多數人不敢透露自己的身心狀況。他也曾遇過執勤時,遭車撞到腦震盪後,在暈眩情況下,他指出人力不足無法請假,但主管又不願調整勤務,他氣憤地說,如果再被車撞一次,對機關來說真的是好事嗎?他認為長期以來,矯正機關不珍惜下屬,在惡劣的職場環境下,導致管理員的高離職率

 

 

紓解監所人力荒 推6面向「智慧監獄」

 

對於管理員的職場狀況,矯正署副署長周輝煌則表示,針對同仁過勞、薪資過低以及身心壓力等問題,矯正署按照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及專家學者的意見,研擬要點草案,也預計在4月底再次邀集各機關同仁與會,提出具體可行做法,提供戒護人員適當的醫療關懷及身心輔導。

 

矯正機關設法解決人手不足,設備老舊的問題,提出以智慧監獄的方式來輔助人力。目前法務部將朝6大面向執行,「卡片整合、安全監控系統、健康照護、行動接見、智慧管理系統及自營作業系統」,在安全監控系統上,法務部轉陳科技部申請跨部會補助計畫,共9千萬元,行動接見則是透過國發會申請1580萬元,明年預計在嘉義監獄及看守所實施,並逐步推動到全國矯正機關。而其他項目也在不同的矯正機關試辦中。

 

對於智慧監獄方案,基層人員表示十分需要,小白指出,有些機關的監視器十分老舊,畫質差,連人臉都看不清楚,更沒有錄音設備,若是受刑人發生口角衝突,便難以發現。

 

矯正署針對人力短缺,研擬推動「智慧監獄」輔助,基層管理員表示十分需要。(攝影:王怡蓁)

 

 

無力進行教化 只求「不逃殺不亂暴」

 

林文蔚則指出,智慧監獄做法很好,但現有的老舊做法也應調整成科學方式。他舉例,主管多信任定時定點巡邏方式,就算出事了,有巡邏就不會有咎責的問題。但在有限的時間內巡舍房,就算看著昏暗的舍房2分鐘,也難以看出受刑人是睡著還是死亡;而且受刑人會利用定時定點巡邏的時間差做壞事或自殺,如果改以大巡邏方式,分配路線巡邏,不定時查舍房,就能改善現有的弊病。

 

真的把犯罪的人抓去關就沒事了嗎?小白說:「民眾都不希望在獄中的人過太好,只是因為民眾沒看到監所的環境,我們每天僅能維持最低的標準,不脫逃、不自殺、不擾亂、不暴行的核心原則,根本沒辦法進行教化工作。」

 

在危險性高、環境惡劣的監所環境下,基層管理員承受高度壓力,受刑人也無法良好接受教化工作,技能培養也不一定在出獄後派上用場,在嚴刑峻法下,再度回籠,形成惡性循環。

 

林文蔚指出,既有巡邏作業和受刑人職訓都應調整,否則單就嚴刑峻法抑制不住回籠率,惡性循環。(攝影:李智為)

 

【延伸閱讀】

●高壓夜操25小時! 台灣監所管理員與過勞死的距離

●【獨家】值班制度引爆近7成監所管理員不滿 這份問卷狠打臉矯正署

●【監所過勞】危險加給20年沒調漲 缺3000人只補400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