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盯晚上9點直播】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全球記者會在台同步公開

上報快訊/賴彥蓉 2019年04月10日 10:23:00
格陵蘭望遠鏡是北極圈內第一個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還能抵抗零下71度的低溫。(圖片取自「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網站)

格陵蘭望遠鏡是北極圈內第一個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還能抵抗零下71度的低溫。(圖片取自「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EHT)網站)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邁開歷史性的一大步!10日晚上9點,來自美國、智利、比利時、丹麥、日本、上海和台北的科學家將同步舉行觀測黑洞計畫「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記者會,公開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

 

中研院、科技部10日晚上9點將和國際大型黑洞觀測計畫「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中的其他5個國家,同步舉行記者會。台灣記者會由中研院長廖俊智主持,會中將公開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中研院臉書也會直播。

 

 

2018年4月,台灣正式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全球陣列觀測計畫,透過世界各地眾多電波望遠鏡連線,擁有地表最強影像解析能力,能觀測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在2018年的記者會上,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陳明堂受訪時說,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授權,讓研究團隊使用ALMA北美團隊興建的12公尺原型機望遠鏡。團隊將望遠鏡重新改裝,以適應酷寒環境,搬遷到格陵蘭使用,不但是北極圈內第一個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還能抵抗零下71度的低溫。

 

陳明堂當時表示,格陵蘭望遠鏡主要目標是距離太陽系約5000萬光年的「M87星系」黑洞,體積比銀河系大1000倍。透過與其他電波望遠鏡相連形成的陣列,影像解析能力比全世界最強的光學望遠鏡還高1000倍,解析度等於從地球上可以清楚看到月球上的一顆棒球,達成地表最強影像解析能力,以觀測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定義和成因

 

黑洞是什麼?中研院天文所轉發了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學天文物理系教授、現任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科學委員會主席的文章,簡要解釋了黑洞的定義。

 

根據天文物理學家的理解,當質量龐大的恒星殆盡後,重力塌縮至無限小的「奇異點」(singularity)便會成為黑洞。

 

至於黑洞是否真的存在?文章指出,某些發出強烈X射線的雙星,實際上是2個恆星塌縮後形成的黑洞。此外,在星系中心,經常發現有巨大且暗淡的質量聚集的證據,這些可能是超大質量黑洞,成因則可能是許多恆星和氣體雲發生合併並最後沉入星系中心。

 

這些證據雖然足以令人信服,但仍然是間接的。雖說重力波讓科學家了解黑洞在合併,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真正 「看到」過黑洞──它們太小、太遠,且在多數情況下,是黑的。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尚未有任何研究團隊取得黑洞相關影像,只能透過模擬取得。而10日晚上9點,6國科學家同步發表「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最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公開人類史上首張「直接觀測」黑洞的影像。(來看首張黑洞照片

 

 

【熱門點閱】
【惡搞黑洞照】鄉民狂幫它「換個樣子」 變身貓眼、甜甜圈、暗黑錢包
台灣扮演黑洞研究關鍵角色 8座電波望遠鏡我負責3座
●與館長開聊「特赦扁」 賴清德籲:抱著寬恕的心有利和解
●長榮空服罷工危機仍未解 17日協商「搭便車條款」是關鍵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