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青年勞工低薪的原因有:產業升級遇瓶頸、全球化壓抑薪資、薪資定錨效應、教育未接軌勞動市場。(資料照片/葉信菉)
國發會最新一期《經濟研究年刊》中,刊出了一篇名為「台灣青年勞工低薪原因探討及改善對策」的文章,列出4大原因:國內產業升級面臨瓶頸、全球化壓抑薪資、同儕效應導致薪資定錨及教育體系未接軌勞動市場,造成近20年青年薪資不增反減,甚至不及1991年的水準。
另外,青年薪資成長停滯,伴隨物價、房價攀升,不僅影響青年勞工經濟安全、社會安定,使他們陷入「工作貧窮」(working poor),更影響民間消費成長,形成惡性循環。
研究報告指出,造成薪資成長停滯的原因,第一是「國內產業升級面臨瓶頸」。台灣製造業出口多為中間財,創新與研發投入不足,而缺乏議價能力,附加價值提升困難。創造國內6成就業機會的服務業,同樣因創新、研發能量不足,導致生產力無法提升,薪資成長停滯。
第二,為全球化壓抑薪資。依據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貿易往來的兩國間(台灣與中國),要素價格不僅會拉近、且最後會相等。台灣製造業為維持成本競爭力,近20年來透過移轉製造基地降低生產成本,海外生產比由1999年的12.24%,到2017年達53.19%,造成國內工作機會減少。不僅壓抑整體薪資成長動能,也對青年勞工起薪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同儕效應導致薪資定錨。台灣近20年來國內高等教育過於擴張,大學以上畢業生人數從1998年突破10萬人,近年來更增加到近30萬人。求職者能力已無法從學歷辨識,企業主在無法辨識其能力的情況下,初入職場的青年勞工只能以最低薪資聘用,進而引發「同儕效應」,各產業皆採最低薪資聘用新進青年勞工。
第四,是教育體系未接軌勞動市場,產學落差太大。據勞動部調查,國內青年勞工初出社會有約5成面臨求職困難,以經歷不足、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工作及技能不足為三大主因。且高學歷初次尋職青年勞工遇到困難的比例,遠高於低學歷青年勞工,反映高等教育體系與勞動市場脫鉤嚴重。(吳敦義表態不選2020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