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現役E-2D「鷹眼」空中預警機降落於林肯號航母甲板。(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隨著美國國會正在審理2020國防預算,美國海軍(US Navy)近期的動作頻頻,包含大舉採購78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F/A 18 Super Hornets),或是部長再次於聽證會上拋出「杜魯門號航母(USS Harry S. Truman)提前封存」的想法,都讓海軍的議題不斷被炒熱與發酵。
《星條旗報》(Star & Stripes)報導,美國五角大廈(the Pentagon)近日宣布,將投入32億美元(約新台幣986億6千萬)的經費,向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採購24架E-2D「先進鷹眼」空中預警機(E-2D Advanced Hawkeye),作為提升海軍整體戰力系統之用。
The Navy has awarded defense contractor Northrop Grumman a $3.2-billion contract to deliver 24 E-2D Advanced Hawkeye aircraft https://t.co/EcucYzfiSO
— Stars and Stripes (@starsandstripes) 2019年4月13日
這筆訂單的預警機,預計將在2026年完成交付。美國海軍預估,本次的複數年合約,與先前相比較、能為納稅人省下約11%、4億1060萬美元(約新台幣126億6千萬)的支出。
事實上,2014年美國海軍就曾採購一批25架、36億4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122億2400萬)的「鷹眼」,作為麾下艦隊戰力提升計畫的一環。
Northrop Grumman Awarded $3.2-Billion E-2D Advanced Hawkeye Contract Modification - USNI Newshttps://t.co/fNmcuoZRHo pic.twitter.com/f8gCFUT32K
— U.S. Naval Institute (@NavalInstitute) 2019年4月11日
由格魯曼研發製造、1960年首次試飛的「鷹眼」空中預警機,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即為機背的圓形雷達罩,作為E-1空中預警機(E-1 Tracer)繼承人的它,雷達穩定度比前一代高出許多,能同時追蹤250個目標、並指揮30群攔截機攔截,遠比僅能追蹤4-6個目標的E-1更為先進。
身為航母艦載機一員的「鷹眼」,1964年正式編列服役,機組員共需5人,包含2名飛行員、戰術資訊官、航空管制官與雷達操作員。巡航最高時速可達474公里、最大飛行距離為2708公里,若在空中加油機支援下,滯空時間可長達12小時。
除美軍外,包含日本自衛隊、埃及、法國與中華民國海軍都是客戶之一,其中法國是唯一將此機駐於航母的海外用戶。我國海軍於1993年獲得美方許可,購得6架E-2T「鷹眼」,類同於新生產的C型、使用AN/APS-145雷達,先後在2011與2013年返回國內。而國軍所使用的E-2T型在使用多年,也開始進行升級為E-2K型。
從2007年開始進行全面升級,新版本E-2D又被稱為「先進鷹眼」,更新原有的航電系統、駕駛艙、雷達、空中加油能力與引擎,並在2014年達成「初步作戰能力」(IOC)評估。
而此一升級和採購計畫中,根據諾格公司的聲明,除了美國海軍外,還包含日本海上自衛隊額外增購9架E-2D的選擇,美國國務院(The State Department)先前已批准向東京出售「鷹眼」的決定。
而作為鷹眼最大用戶的美國,升級計畫進行至今,已有37架E-2D「先進鷹眼」交付使用,未來除了新購預警機外,也將同步對現役的鷹眼進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