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3名報導葉門內戰的記者,由左至右分別為阿爾里克奇、麥可兒和艾爾莫菲堤。(美聯社)
素有「新聞界奧斯卡」美稱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s)15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揭曉,國際新聞報導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由《美聯社》的葉門內戰系列報導,以及《路透》揭露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犯下的暴行,共同獲得殊榮。
普立茲獎理事會指出,《美聯社》3名記者長達一年的系列報導中,詳盡呈現葉門內戰中的暴行,其中包括揭露盜竊援助糧食、招募童兵以及對囚犯施以酷刑等消息。
「骯髒的葉門內戰」(Yemen's Dirty War)系列專題報導由駐埃及的文字記者麥可兒(Maggie Michael)、葉門影音阿爾里克奇(Maad al-Zikry)和加拿大裔埃及籍攝影記者艾爾莫菲堤(Nariman El-Mofty)共同完成。
在報導中,自2015年開打至今但卻被美國大眾所忽略的葉門內戰黑暗內幕得以被公諸於世。在民不聊生、飢荒肆虐的惡劣條件下,貪腐的政府官員卻竊取國際社會提供的糧食援助,導致飢貧交迫的百姓必須吃樹葉才能活命。
報導揭露美國無人機波及無辜平民,並引發外界注意到竟有兒童被送到前線作戰的慘忍之事,以及美國支持的沙烏地阿拉伯聯軍對囚犯施行性虐待。麥可兒採訪7名仍被關押獄中的受害者,他們表示2018年3月在葉門南部大城亞丁的監獄內,有多達上百名囚犯遭到阿聯囚士兵性侵。
這些文字故事和影像都是在極端危險的狀況之下取得,報導出刊後,至少有80名囚犯從阿聯囚秘密控制的監獄中獲釋。而另一個交戰方胡塞武裝組織領導人,則下令調查所有該組織監控的監獄是否有囚犯遭凌虐之事,並稱這是「無法被原諒之事」。
《美聯社》執行編輯布茲比(Sally Buzbee)表示,葉門是目前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但這個團隊一次又一次地勇敢的、又非常細緻的告訴外界這些故事。
為了完成採訪任務,3位記者不得不穿越危險地帶,又要避免報導激怒當地團體,同時還要努力保護消息來源免於跟著陷入險境。戰區情況混亂,阿爾里克奇曾於2017年和2018年底兩度撤出前線。
共同獲得普立茲國際新聞報導獎榮譽的還有《路透》的緬甸記者瓦隆(Wa Lone)和吳覺梭(Kyaw Soe Oo),2人因調查緬甸軍政府的對羅興亞穆斯林進行種族清洗,被當局指控非法持有國家機密而遭判7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