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wan In Numbers:台灣一路來確實受神眷顧 但都不是靠託夢

許建榮 2019年04月21日 00:00:00
雲林人曾經幾乎是處在被政府遺忘的醫療沙漠,因為有若瑟醫院,當地才有像樣的醫療院所可以依賴。(圖片取自天主教若瑟醫院臉書)

雲林人曾經幾乎是處在被政府遺忘的醫療沙漠,因為有若瑟醫院,當地才有像樣的醫療院所可以依賴。(圖片取自天主教若瑟醫院臉書)

近幾年來,媒體時常報導奉獻給台灣的神父、修女辭世的消息,這些訊息無一不令人惋惜與深深感謝他們飄洋過海對台灣的付出。特別是,在缺乏醫療的偏僻鄉間,時常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甚至到處募款,只為了讓鄉間有醫療資源可以拯救這些未被神遺棄的台灣人。鄉間台灣人對教會相關的記憶多數除了去領麵粉之外,或許就是與教會有關的醫療設施。

 

這些教會醫院都是來台奉獻的天主教神父或基督教牧師募款成立。2019年3月,奉獻給超過一甲子的荷蘭神父畢耀遠(Antoine Pierrot;1923-2019)辭世,再度令人想起這些奉獻給台灣的神父牧師以及教會醫院。1955年,畢耀遠神父邀請比利時松喬神父(George Massin;1916-2007)來台協助醫療傳道工作,他們兩人到歐美奔走,才募集到在雲林虎尾籌建若瑟醫院的經費。雲林人幾乎是處在被政府遺忘的醫療沙漠,因為有若瑟醫院,雲林人才有像樣的醫療院所可以依賴。

 

台灣的醫療水準從日治時代開始,就在亞洲居於領先的地位,現在更是全球許多醫療機構取經的地方,台灣的健保也獨步全球,成為外國人認為台灣是全球宜居處的理由之一。只是,台灣偏遠地區的醫療仍是過去政府經費或政策侷限,難以照顧的地方,這些塊被遺忘的地方,就是由像畢耀遠神父籌建的醫療院所來照顧。

 

無數的神父、修女、牧師來台灣奉獻,他們在台灣的故事點點滴滴累積在每個偏遠村落的一隅。他們甚至更具體地募款興建醫院,打造台灣最美的風景,這些美麗的故事也在台灣各地隨著醫療建築物的矗立而累積起來。在台灣,由畢耀遠神父們籌資興建醫院奉獻台灣醫療其實很多,從一百多年前的19世紀,我們熟悉的馬偕牧師與馬偕醫院也是典型的故事。

 

以大家熟悉的馬偕為例,1872年3月9日,長老教會牧師馬偕博士登陸淡水。1880年,馬偕帶著台灣籍的妻子首次返回加拿大述職,向加拿大長老教會報告北台灣的傳教情況,在加拿大期間獲得了六千多美元的捐款,成為同一年度在淡水成立的滬尾偕醫館營運資金,偕醫館同時也是馬偕醫院的前身。1900年,偕醫館取得日本政府執業許可。1901年6月,馬偕博病逝淡水,偕醫館暫時停診。1905年,宣教師宋雅各(Dr. & Rev. J. Y. Ferguson)醫師夫婦抵淡水,1906年,重開偕醫館。1911年,宋雅各向長老教會提議將偕醫館由淡水遷到台北,擴建並命名為馬偕紀念醫院。1912年12月26日,馬偕紀念醫院正式落成。

 

另一家也是成立極早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則是由來自蘇格蘭的長老教會蘭大衛醫師(David Landsborough Ⅲ;1870-1957)創立。蘭大衛在1895年來到台灣,1896年與梅鑑霧(Rev. Campbell Moody;1865-1940)成立一間診所,1907年正式命名為英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與夫人最著名的故事是「割膚救人」;1928年,蘭大衛為腿部潰爛的13歲兒童周金耀進行手術,蘭夫人堅持移植她的皮膚搶救小孩,蘭大衛割下蘭夫人右大腿四片皮膚移植到周金耀腿上。後來,周金耀成為長老教會牧師以及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此外,蘭大衛醫師的兒子蘭大弼(David Landsborough Ⅳ;1914-2010)出生在台灣,回英國完成學業後,在1952年來台灣行醫繼承父親衣缽。

 

雖然馬偕醫院最著名,但歷史最悠久的則是台南新樓醫院。蘇格蘭的長老教會宣教士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1836-1921)在1864年抵達台灣並探查適合傳教的地方,1865年,再度回到台灣,並以南台灣為傳教根據地,首先在台南開辦西醫館,此即為新樓醫院的前身。因為台南人不了解西醫,在遭到排擠後,傳教行醫短短23天就回到高雄英國領事館保護區。1868年,12月馬雅各醫生重返台南並且設立醫館及禮拜堂。馬雅各醫生在台行醫傳道將近八年後就返回蘇格蘭。他返國後,由德馬太醫生接任新樓醫院院長;安彼得醫生接棒在1879年接任院長。1900年新醫院落成,將醫館由舊樓遷移到新樓,命名「新樓」,成為南台灣知名的教會醫院。

 

1945年之後,不少教會陸續成立,其中也有從中國轉移到台灣的醫院,例如1949年成立的聖功醫院,其前身是1935年在中國山東的露德聖母診所,1945年在天津的樂仁醫院,1949年在台灣恢復醫院,1978年改名為聖功醫院。其他多數的教會醫院,幾乎都是由外來的神父、修女與牧師成立,詳可參考表一教會醫院列表。

 

以門諾醫院為例,基督教門諾會在1948年派遣數位醫生、護士和志工來台從事山地醫療和救濟台灣原住民的工作,他們也成立「基督教門諾會山地醫療團」在台灣山從事行醫療傳道工作。薄柔纜醫師(Roland P. Brown,1926-)在1953年來台,他在1955年正式設立基督教門諾醫院,以便從事醫療傳道工作。

 

以下表列的神職人員與醫院在台灣醫療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醫院代表著耶穌基督對台灣人的愛,也代表著這些傳教士對台灣人的愛,他們幾乎花費了畢生的歲月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台灣人若要感謝神,首先就得感謝他們的付出。感謝他們,讓我們說一聲,謝謝,Amen。

 

 

 

 

關鍵字: 台灣 教會醫院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