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移民,香港選舉幾乎就是純人力物力的對決,是一場有錢人候選人打贏窮人候選人的戰爭。(美聯社)
這麼多年來,民主派在全港的得票比例,是不斷下降的,現在已由 60% 下修至接近並快要跌破 50%。而且在一些新移民佔多數的公共屋邨,他們更會敗選。
即使民主派不斷說要爭取新移民的票,但無論怎樣觀察,都難以得出民主派有效爭取新移民票的推論。
口惠不實的自由民主法治口號,以及口惠不實的愛與包容,基本上意義不大。 民主派提倡他們能「道德感召」,而做出一堆苦行,遊行,絕食之類的行為藝術,也許在他們的圈子裡面深受感動。但圈子以外,連普遍市民也感受不到甚麼道德感召,何況是新移民。
基礎是,既然他們過去沒有民主也能夠活到可以移民來香港,現在和未來沒有,也一樣能活下去,也從沒覺得有甚麼維護民主法治的公民義務。民主只是一個未經歷未實現過的憧憬,至於法治,你問他們「法治」是甚麼,恐怕大部份人都答不出是政府要守法,而以為是「法制」,因為普通話裡面兩個讀出來都一樣音。
雖然有少數新移民在香港投第一次票,就痛哭流涕七情上臉上微博寫文,談論他們對感受民主的激動。但對於大部份人來說,選舉的作用,可能就是多了一些需要討好他們,為他們謀點福利,幫助他們生存的議員。
他們投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實利。選這個議員能得到兩個月餅加一個火鍋,選這個議員能得到兩個月餅加一支火鍋豉油,所謂神聖一票,其實像食戟之靈一樣,投的是誰的火鍋比較好味,誰的旅行團比較開心,或者誰的義工比較花更多時間和親切。
故此,對於新移民,幾乎就是純人力物力的對決,這就是所謂的「地區工作」,他是一種純粹的消耗戰,有錢人打贏窮人的戰爭。有組織,有資源的一方,會擊敗沒組織,沒資源的一方,再怎樣拼命都很難改變這點。面對這種挫敗感,民主派很常會諷刺建制派用「蛇齋餅粽」去收買選民,出發點就是覺得這樣是有違民主精神,但對於本來就來自專制國家,對從民主精神沒有信仰也沒有興趣的移民來說,這根本就是對牛彈琴。公共屋邨,是一個到處都有人在爭奪價值不足一元的紙皮和鋁罐的地方,別少看那隻被知識青年鄙視的棕。
既然實利上打不贏,那道德上可以打贏嗎? 恐怕也不能。
很可能新移民們根據實利來投票,不跟你講意識形態與道德,肯為一支豉油投你民主派,已經是較好的情況,至少豉油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他們不再愛蛇齋餅粽,不講實利,改以意識形態和道德來投票的話。恐怕不是會為普世價值,或者民主自由投票,而是相反,認為民主派那群人是搞亂社會,破壞穩定的「壞份子」而決心投票消滅你。
人的道德觀念,多數是從少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你的道德,不見得就是別人的道德,你的道德高地,可能是別人眼中的墮落深淵。
理論上,民主派應該像傳教士一樣,透過教育改變新移民的道德觀念,像宗教一樣,改變他們的效忠對象以及意識形態,但看起來並沒有積極這樣做。 這樣,恐怕他們不是資源打不贏,連道德上,都不會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