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民進黨總統初選的規則一改再改,對蔡英文與民進黨都是嚴重的傷害。(攝影:李景濤)
蔡英文總統任內,做了不少改革,不論是軍公教改革、一例一休,或是同性婚姻,都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我們不得不給予執政者掌聲。身為改革者當然會得罪各界利益,但是改革如果是必要,那就只能求歷史定位,而不能奢望被改革而利益損失的選民,繼續會選推動改革的蔡英文。這點從事改革者,必須對自己的改革有基本的認知。
蔡英文總統如果是為了要有過半的選票,就政治利益來說,那最好像馬英九那樣,對於軍公教的改革說說就好,不要真改革。而蔡英文總統既然對改革做了堅持,就不能期待被現實利益綁架的選民繼續支持。這就是改革者的勇氣。無論如何,改革者,不可能妄想有過半的選票支持。這是政治的ABC。另外對於那些期待司法改革落空的人來說,當初給蔡英文的票更是無法再次相挺,這是民主現實的地方,也是民主讓人可以期待會更好的用意所在。
德國在1998到2005年是社民黨與綠黨聯合執政時期,執政聯盟曾經為了國家的利益而做了大幅社會福利的減縮。因為總理的堅持而讓德國的福利支出大幅減縮瘦身之後,德國才有相對好的體質,去面對往後的金融風暴與歐元危機。對國家有利的事。改革者做了,選民卻不買單,這是民主國家的日常。
德國因為當年的大幅改革,在地方選舉被選民反撲飽受大敗的後果,改革要繼續推動的法案也被反對黨抵制,改革法案遲遲無法進行,形成德國國內的內耗空轉。
當年施諾德Schröder總理採取一個相當理性,但可以說是幾近違憲的作法,那就是把每四年的國會選舉提前一年,重新訴求選民,讓選民提前一年再選一次。在手段上,他以總理的身份要求他的執政聯盟國會議員對總理投下不信任票,也就是自我要求他們的國會議員要對他倒閣,然後解散國會。讓原本在2006年的大選,提前一年選出新國會與新的總理。
為了國家的利益,與避免無謂的內耗,他不尋求黨內和諧,也不開什麼黨代表大會,他直接訴求民眾。做了最大改革的他,最後在提前的大選中以些微的四席國會議員輸了對手陣營,把總理的位子提前讓給現今仍然在任的總理梅克爾。他總理做了七年,但是德國因為他2003年反對加入美國攻打伊拉克的陣營,而贏得反戰總理的美名。他率領的政府所做的廢核與社會福利大幅縮減的政策,為德國的綠色執政與減少國家虧損赤字奠立根基,因為綠色執政也增加上萬的綠色產業的職缺,留給接手的政府一個相對健康的而良好的執政體質的基礎。
蔡英文政府其實在改革的路上,方向是對的,同樣的,她無法要求一個改革的政府會得到超過半數選民的喜愛。如果她可以想清楚這點,不要執著在初選輸了,就是她個人的失敗上,那將可以讓民進黨的初選得到更多的掌聲。初選的規則一改再改,對她與民進黨都是嚴重的傷害,這類非國家利益的操弄手法,選民根本無法認同。
蔡英文與賴清德都是優良的政治人物,都是堅持維護台灣主權的人,這點大家都不會置疑。如果這次蔡英文總統,在初選時能在公平體制下競選,把執政的理念說清楚,即使因為得罪被改革的選民而落敗,台灣人民也一定會感激蔡英文,蔡英文的形象也仍美好,並且也趁這個機會讓政治可以換新血。如果蔡總統只是不服輸,或是利益相關者只是因為權位而一再更動初選體制中早已訂好的規則,那麼選民將更加唾棄,她不但會輸了自己的形象,也把總統大位讓給賣台的對手。
蔡總統,是擁有執政資源的大鯨魚,現在的對手只是一介草民的小蝦米。如果一隻大鯨魚在規定的初選制度下打不過小蝦米,就表示是該暫時離開的時候,留下美麗的身影,在四年之後仍然可以挑戰賴清德,讓台灣人民永遠尊敬蔡賴的君子風範,也讓國際看到台灣的民主風範。
※作者旅居德國,著有《借鏡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