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梅克爾接受專訪,大談歐洲定位及國際關係。(湯森路透)
當了14年德國總理,這位左右歐洲大局,被國際稱為歐洲「鐵娘子」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2018年宣布不再競逐所屬政黨基民盟黨主席、不會競逐連任2021年總理、卸任後不會擔任歐盟任何職位,將全面裸退離開政壇。
梅克爾15日接受專訪時回應多個問題,包括歐洲角色定位,國際關係,並指歐洲必需團結一致,以應對美國、中國及俄羅斯的挑戰。
Merkel: Europe must unite to stand up to China, Russia and US https://t.co/lzHh6q8A6l
— The Guardian (@guardian) 2019年5月15日
梅克爾接受《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等報章聯合採訪時表示,面對俄羅斯干預他國選舉,中國經濟巨大影響力,美國對數位服務壟斷的挑戰,歐洲必需更團結一心。「無容置疑,歐洲需要在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定位,二次世界大戰後留下來的老規則已經過時」。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些國家,一次又一次地要我們表態,強迫我們站在他們的同一陣線。然而我們有不同利益考量,這導致我們很為難。不過縱使如此,但我們確做到這一點,例如我們在烏克蘭衝突中的取態。
2017年,梅克爾赴俄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見面,是自2014年爆發烏克蘭危機後的首次會面,討論烏克蘭及敘利亞戰爭的調停問題,被視為兩國「破冰」會談,與美國大唱反調。
而作為德國鄰國的法國,這兩個一直主導歐洲政治及經濟的國家,舉手投足便掀動歐洲的命途。
不過,法國總理馬卡洪(Emmanuel Macron)與梅克爾在一些議題,包括英國脫歐上始終有不同看法。馬卡洪月前發表公開信,指「歐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梅克爾對此始終不太認同,「要將數十年我們未有經歷的情況,跟目前歐洲情況來作對其實很難」。
不過梅克爾認為,馬卡洪以不同角度看歐洲絕對是一件好事。
「雖然與馬卡洪在一些議題存著分歧,不過德法兩國一直都是求同異同,時而競爭時而合作。想法心態不同,所理解的亦會不同。其實從前兩國領導人都是這樣,不過我們的大方向可說是一致的,我們總會在問題上找到共識。這就是我們可以為歐洲做的事」。梅克爾指出,德法兩國在經濟、氣候、發展非洲的想法相似,為了歐洲的利益,就算不樂見,但也要抱持與美國相左的立場。「德國跟法國的不同是,第一法國是二戰的同盟國,亦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重要的否決權」。
2018年,法德兩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第6代戰機以及新一代歐洲主戰坦克。「我們在軍事上互相依靠,就是一種彼此信任的象徵」。
Angela Merkel admits that she "wrestled" with Emmanuel Macron on policy issues, but said the two countries were "on a very similar wavelength" about core questions https://t.co/X9AndFchpi
— POLITICO Europe (@POLITICOEurope) 2019年5月15日
近年民粹右翼主義逐漸抬頭,英國脫歐公投通過、歐洲多個民粹領導人上台,改變了全球秩序,作為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經歷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面對著歐洲極右翼民粹主義出現,包括取得義大利聯合執政權的北方聯盟(Lega Nord)與聯合政府之一的「五星運動」,與德國、芬蘭、丹麥等「疑歐派」極右小政黨組成「歐洲人民與民族聯盟」(the European Alliance of People and Nations),共謀歐洲議會的議席。
外界估計,屬於溫和右派基民盟在今次選舉中議席將會下降,將有更多激進右翼進入歐洲議會,進一步擴大歐洲民粹主義。由於極右翼政黨在非法移民收容、穆斯林問題上存有極大分歧,新一屆歐洲議會將會在這些問題上映激烈辯論的戲碼。
面對民粹主義的崛起,梅克爾直言對歐洲的前途十分擔心,「我這輩的人必須停止操控民粹主義。下星期便是歐洲議會選舉,這十分重要,很多人都擔心歐洲,這意味我更有責任與其他人一起確保歐洲是擁有未來。歐洲享受了70年的和平,只是仍然不足以證明歐洲的合理存在,如果我們沒有前瞻性政策及規劃來證明歐洲的重要性,未來將會遇到很大的危機。
至於面對英國這個若即若離歐盟成員國,最後亦因脫歐議題而變成下議會大亂鬥至今仍未解決,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更同意在6月初脫歐協議送上國會表決後便提出下台時間表,不再「處理」這個燙手山芋。
面對英國的亂局,梅克爾卻拒絕推測英國會何去何從,不過卻同時放下重話,「英國脫歐是近年歐洲最大的轉捩點。現在決定權在英國下議院手上,要脫歐就必須舉行大選取得多數議會的同意,而德國亦必定允許英國離開歐盟」。
梅克爾在1994年至98年曾擔任環境保部長,4年間曾代表德國出席環境相關會議,上任總理後一直對環保議題甚為關注。梅克爾感嘆「看看現在氣候問題不斷惡化下去,真的十分心碎,目前全球仍然缺乏一致行動,在推動保護環境的同時又能取得經濟紅利,這是我最大的擔憂的地方」。
梅克爾表示,目前有9個國家參與「碳中和」行動,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作有多少抵銷措施來達致「零排放」,並期望在2050年可以真正達到目標。德國作為參與國之一,但遭到民間不少批評,認為是花大錢且不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梅克爾直言,要解決溫室氣體問題,一是大規模造林,一是將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儲存起來,如模仿荷蘭將二氧化碳儲入海底石洞中,「我們德國也可這樣做,但只要我真的著手實行這些計劃時,一定會引發大眾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