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24日宣布撤回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以6.7億歐元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的「核准令」。(翻攝自AIXTRON官網)
德國政府24日宣布取消9月通過的中資收購案,撤回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以6.7億歐元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的「核准令」,並宣稱將重啟審查程序,官方理由是接獲原先不知情的「國家安全」資訊。據了解,德國政府本次對收購案臨時喊卡,是要檢討中資收購案「背後的意圖」,避免關鍵產業技術流向中資;而針對德國政府臨時喊卡,代FGC德國子公司宏芯投資表示,德國政府撤回核准,「不代表收購案必須放棄」,正在研究相關法律函件。
德國經濟部臨時喊卡的舉動,不但使得FGC措手不及,也引起外界的質疑。而愛思強在21日收到經濟部撤回核准令時表示「經濟部未交代官方撤回理由」,等同將外界對收購案的質疑轉給德國經濟部回應。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德國經濟部並未對此做出任何評論。
據英國 《金融時報》 的報導,德國經濟部的決定,反映中國在德國境內的收購動作已經激起的保護主義反彈。特別是在 2016 年稍早之前,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 ( Midea ) 以 45 億歐元 (約新台幣 1,550 億元) 的金額,收購德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 ( Kuka ) 之後,中國對德國重要企業日漸濃厚的購併興趣讓柏林方面感到擔憂。
德國政府疑中資企業聯手「買下」關鍵產業技術
據《紐時》調查,2015年底中國「三安光電」臨時抽走「愛思強」的訂單後股價崩跌近半,FGC趁此賤價收購。值得注意的是,FGC與三安不僅有財務關聯,還有國企共同股東及中國半導體資金挹注,疑似雙方結夥來賤價收購愛思強。
據了解,FGC雖為中國商人劉振東控股51%、廈門博灝投資持股41%的「民營投資基金」,但博灝是由廈門政府旗下投資平台所控股;此外,申報文件顯示「三安」2014年底欠「博灝」3億人民幣(約15億台幣),2015年卻轉為「博灝」欠「三安」2.4億人民幣,兩者資金往來似有特定目的。
2015年底,愛思強大客戶三安以不符合「特殊規格」為由,最後一刻抽走大筆訂單,造成愛思強股價在四天重挫42%,從7.11歐元跌到4.09歐元,使愛思強財務雪上加霜,故2016年5月接受FGC以每股6歐元、總額約6.7億歐元的收購提案。
交叉持股為常態手法 中資收購案政府主導程度高
此外,三安與FGC背後還有「廈門國企」作為共同股東,且「中國全國性半導體投資基金」也持股三安,並透過子公司為FGC收購愛思強投入融資。
對於中國國企的交叉持股手法,德國特里爾大學政治學教授韓博天指出,德國及歐洲決策官員顯然就此重新檢討中資收購案的背後意圖,「很多情況中企併購的幕後推手,都是政府資助計畫、基金和投資網絡。」
據悉,愛思強在LED領域具有優勢技術,因此德國政府的決定也疑似是在2017年聯邦大選前夕,回應社會不滿關鍵產業技術遭中資買走的批評聲浪。(李先泰/綜合報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