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造城市》:多年後「社會住宅」自己造

于欣可 2019年05月24日 00:00:00
新北市府在面對民間對社會住宅存量不足的質疑時,硬把溪洲部落重建也算入社會住宅。(維基百科)

新北市府在面對民間對社會住宅存量不足的質疑時,硬把溪洲部落重建也算入社會住宅。(維基百科)

本書第一版出版至今,六年過去了,溪洲部落從二○○七年開始,歷經了幾乎十年的抗爭生活,在經過了長久努力與各方協助,在二○一七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辦新家園的開工典禮,家園重建邁入新的里程碑。

 

上一版部落與政府的協商跟各位讀者交代到二○一五年,因此,此後記將說明從當時到二○一八年這段時間與新北市政府的各種周旋。其實一直以來,與市府的爭執點只有一個:居住是誰的主要責任?重建協力團隊與居民一直堅持的模式是「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簡而言之,政府應視人民的居住問題為己任,從而提供一個負責任的、可持續發展的住宅政策,最好是從供給面下手(政府直接興建),給予不同需求跟不同能力的市民一個「住者有其屋」的努力方向。很可惜的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思維就是「住宅是市場」,而政府不干預市場。

 

然而,不論藍綠,政府的思維邏輯不脫:「房地產是產業的火車頭」,卻與前述相互矛盾,時常干預住宅市場,舉例而言,當房屋市場出現太多空餘屋,政府即開辦「青年首次購屋」,美其名是要解決青年住屋問題,實則幫助開發商去消化賣不出去、青年也買不起的空餘屋。許多的地方再發展計畫,政府也耗盡大半心思著眼於房地產開發,結果,方案經過好幾年審議,地皮也已經炒了好幾輪。所以,政府的邏輯不是「不干預住宅市場」,而是「不願面對居住問題」。

 

攤開歷史,不管是大台北防洪計畫中二重疏洪道上的拆遷戶、信義區四四南村的原住戶等,政府都還有想辦法解決占用戶的安置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政府對於溪洲部落的處理其實是倒退的,連安置住宅都不願承擔,何來社會住宅呢?

 

從新北市改制以來,我們花了大半的精力時間跟市政府協商,我們一直主張由政府出資,做真正的社會住宅,居民繳租金入住,後續的經營維護管理可由部落與專業管理組織一同協助,這樣,政府能減去大部分的管理工作,收租催租都不用自己來。我們也與部落協會努力達成共識,設計適宜的制度讓日後付不出租金的家戶可以「以工代租」,盡力做到所有現住戶都不會因為付不出社會住宅的租金而被迫離開。但不論這幾年我們如何說破了嘴,市府的態度就是不動,我們在談判桌上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換來政府的敷衍與原地踏步,平白浪費了一個能夠建立台灣多元化社會住宅制度的機會。

 

相反地,由於另一個同樣位於新北市的三鶯部落,接受了新北市的提議,採用333自力造屋模式,市府很快就同意,因為這不是社會住宅,產權非屬公有。雖然產權全然私有已不屬於社會住宅的範疇,但市府還是在面對民間對社會住宅存量不足的質疑時,硬把溪洲與三鶯部落重建也算入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自己蓋

 

自與新北市府談判協商以來,居民最困擾的就是若日後採用333模式,不止無法拿出自籌款,貸款可能也無法如期繳交。因此,居民在長達數年的過程中,堅持市府能夠維持社會住宅的承諾,也因此在這問題上,大家僵持不下。然而,最戲劇性的發展,是因緣際會下,童子賢先生願意出資協助溪洲部落重建,在此狀況下,部落不再堅持市府依住宅法興辦社會住宅。事實上,重建協力團隊與居民除了這幾年耗盡精力與政府協商外,也耗盡了與市府和市長的信任,因此,大家最後決定「社會住宅自己蓋」,雖然產權非屬公有,但部落每一戶都與協會正式簽約,以後房屋不得私下買賣、出租,若有人無法繳貸款,則由協會負責,而該戶還是得以居住於原本的房子裡,只是產權過度給協會。

 

透過這樣的制度設計,避免產權私有化後居民出售,也避免部落族人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安居。可以這樣說,雖然沒有政府的社會住宅,但社會住宅保障居住權的理念,卻透過溪洲部落的族人自己落實了。因為童先生的幫忙,最困擾的自籌款有了著落。建築經費透過族人的銀行貸款自籌、童子賢先生善款與新北市政府補助,展現族人自主自立的能力與各方援助的精神。非常感謝童子賢先生代表了社會良善力量,慷慨捐助家屋興建費用,扶助族人經濟資源,溪洲部落才能這麼快啟動新建工程。同時也感謝市府內原民局、城鄉局的第一線承辦人員長期給予的行政支援,協助都市計劃變更、土地租用等程序,走出創新的行政新路。大家是戰友,不是敵人。

 

※本文摘自《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案例一〈Safinawlan,讓我們共居!〉/左岸文化出版/作者二十歲以前在部落跟社區觀察過九二一災後重建,發現教科書 上有關民主、賦權的論述好像因為山又高又遠,還沒到達。三十歲以前,囫圇吞棗讀了些書空想幾回後,想從空間實踐民主、用民主構築空間,參與了一個重要的都 市居住空間實驗,雖然還不能說成功,但一直保持樂觀態度。三十歲以後,希望能夠確定人生的社會戰鬥位置,過去所對抗的、反省的跟關注的,能想的更清楚,看 的更遠,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往前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