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率可為亞洲四小龍之冠,與美中貿易衝突所牽動的台商回台投資有極大關係。(湯森路透)
國際知名經濟預測機構IHS Markit日前對於全球經濟作出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維持2.8%,美國經濟成長率則由2.3%大幅上修至2.7%,但中國經濟成長率由6.3%則下修至6.2%,值得注意的是,其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雖然國內外經濟研究機構對於經濟成長的預測略有差異,但是,其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可為亞洲四小龍之冠,其實與美中貿易衝突所牽動的台商回台投資有極大的關係。
IHS Markit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率相對於鄰近國家較佳的預測,與前期本專欄「美中貿易衝突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加速器」想法不謀而合。同時,根據5月23日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公布的資料顯示,累積回台投資金額已逾新臺幣3,100億元。由此顯見,美中貿易衝突的影響之大。
此外,財經政務委員龔明鑫也提出「非紅供應鏈」的說法,即藉由台灣政府與東南亞國家的結合,讓需要大量土地與勞力的大規模組裝廠,在需要移出中國卻又無法回台設廠的情況下,可以轉往能提供適合其生產條件的東南亞國家。藉由與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合作,建立沒有中國的非紅供應鏈。一方面可以降低對中國的倚賴,二方面廠商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增加,可以增強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實力,進而提升東南亞國家的消費動能。因此,非紅供應鏈的建立除了可以幫助廠商擺脫中國的威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凸顯台灣價值。
除了台商回台投資外,本月23日台灣第一批離岸風機的葉片已運達台中港,顯見台灣離岸風電的產業聚落也會逐漸形成。由於風力發電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風機相關零組件的製造與組裝,所牽涉的產業既廣且深,因此,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影響也必然會是正向的。
除了孵化新的產業外,離岸風場多屬西部許多非六都的縣市,藉由風力發電所創造的就業,也有助於減少西部縣市的人口外移與改善台灣城鄉發展不均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預見,風力發電可以成為台灣經濟成長新動能。
美國商務部在5月16日以華為威脅到國家安全為由,表示華為未來如果要購買美國零件或技術,都得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接著在5月20日,Google宣布要部分中止與華為的合作關係。同時,全球矽智財龍頭安謀(ARM)也宣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關係。
5月22號,在中華電信基於維護困難而做出中止銷售華為新機的決定後,其他台灣電信業者也陸續。由此顯見,美國此波制裁華韋的決定已經對華為上游的供應商、系統的合作商與終端銷售市場帶來極大的影響。由於華為供應鏈中也有許多重要的台灣廠商,對於華為零組件在台灣生產的廠商而言,其出口量應會降低,進而影響出口對於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
然而,若相關電子廠商多已自動化生產,對本國勞工的就業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就與華為合作的上游台灣企業而言,營收必然會減少。因此,華為事件對於台灣經濟的後續影響仍需密切關心。
整體而言,台灣經濟成長趨勢仍是樂觀的,過去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的政策制定常被作為消費動能不佳或造成經濟衰退的理由;但是,除了前文以提及的經濟成長動能外,大家也忽略了基本工資提高與公務人員加薪對於經濟成長可以產生的正向效果。因此,將單一因素上綱為經濟衰退的理由,卻忽略更多驅動經濟成長的因素,並無法掩飾台灣經濟正向發展的事實。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