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斯達:《逃犯條例》對台商回流的影響

盧斯達 2019年06月08日 07:00:00
如今,中共犧牲香港作為誘捕台灣或者歐美要人的捕鼠器,是不難想像的。(美聯社)

如今,中共犧牲香港作為誘捕台灣或者歐美要人的捕鼠器,是不難想像的。(美聯社)

掀開港台商人潛規則歷史

 

因一宗台灣殺人案牽起的《逃犯條例》修訂,在香港「回歸」後一系列政治衝突之中最為特別。它不只是一般政治衝突,而是涉及經濟和法律;它也不只是香港或中國的「內部事務」,更涉及台灣、中國地位論以及歐美大國與香港的關係,香港更像一條在中美大國風暴中飄流的孤舟。

 

一般來說,香港的「政治衝突」通常是政制議題,例如《基本法》曾經許諾並且已被中共以行為推翻的政治改革承諾。《基本法》訂明香港應該要走向民主普選,但中國定義下的「普選」,是由她主導的選舉委員會先篩選,然後再給市民投票。雙方在這個關口無法妥協,最後政治改革失敗停頓至今。除此類重大議題之外,被稱為「反對派」的政治勢力,其實與政府並非勢成水火,他們也經常「務實」支持政府議案。例如香港最老牌的在野黨「民主黨」就經常被詬病投票立場等同親中建制派。而《逃犯條例》的審議過程中,民主黨現任主席卻在一片混亂中走在前線抗議,十分反常。

 

改革開放的歷史問題

 

代表本地商界的政界領袖,也一反常態出來大表「憂慮」,雖然措辭溫和但確實表達反對。商界議員在議會中也疑似放軟手腳,導致多次會議流產,最後實際統治香港的殖民機構中聯辦要召集他們「曉以大義」,內容大概亦不外乎好好服從北京的意思。

 

商家在此事的反應,是閱讀《逃犯條例》的好位置。商界政治領袖田北俊在一個談論《逃犯條例》的論壇中表示,他的不少「商界朋友」害怕被引渡,十分憂慮。因為在中國整個改革開放的時期,港商港資都在中國「貢獻力量」,做了很多生意。但中國由當時到現在,都不是一個法規明朗的營商環境,充滿了「潛規則」。

 

 

例如幾個商家競爭一個牌照,為甚麼就落在你手裡?開廠的土地為甚麼有優惠價格?要得到生意批文,為甚麼有人快,有人慢?這些都涉及很多的賄賂,或者不涉及錢,大家在別的地方「互相幫忙」,所謂「幫忙文化」,港商肯定是大量的。因為中國官方表示,條例有無限追溯期限,所以過去三十年做了甚麼,都可以被追究。

 

他們現在都憂心,《逃犯條例》通過之後,自己會被中共控告行賄,然後引渡到中國受審,而基本上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在中國體系下會得到公平審訊。

 

在回歸初後,香港受到金融風暴拖累,經濟不景,時任特首董建華曾經呼籲港商北上發展。這些人現在都是高危人士,還有一些因為不熟習中國商場「潛規則」而生意失敗,虧損收場,而日漸被中國控制的主流傳媒並不會報道這些「失敗例子」。

 

在商界表達強烈憂慮之後,特區政府在最近主動「讓步」,規定判刑七年或以上的罪行才會被引渡,有九類罪行會被豁免。在新規定下,性罪行和刑事恐嚇也會被剔除。這類被視為向商界的讓步,令人遐想翩翩。究竟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外商涉及多少見不得光的事情?但現實上這個市場如果不玩潛規則,是無法進入的。

 

香港會變成攻擊台灣人的工具

 

最近中國網絡因「千億礦權案」爆出有律師會定期向大法官致送處女,令自己在官司中得到優勢。那究竟剔除了有關罪行的引渡,是否因為本地商界也久染有關「文化」?究竟香港或者台灣商人,在中國出出入入做生意的時候,涉及多少錢、權和美色交易,有幾多人玩過幾多女童,那真是只有他們才知道。所以現時對《逃犯條例》感到最憂心的,除了政治上「威脅國家安全」的一般反對派,還有本來是執政同盟的商界。

 

事實上特區政府至今做出的「修訂」並沒有釋除大多數人的疑慮。因為無論條文上、規訂上如何保證,香港人始終不相信中國的檢控和審訊。即使中國表示政治信仰或政治言論,不會成為引渡罪行,但中國內部的政治犯,大多數都是官方假造出若干「經濟罪行」去懲治。

 

現在《逃犯條例》未修訂也好,中國也已經派人強行擄劫「銅鑼灣書店」的負責人回中國秘密審判。其中一個受害者桂民海還是拿瑞典護照,是瑞典人,也強擄北去,官方強辯桂民海「首先是中國人」,顯示中國已經無法無天,早已將自己「原始司法管轄區」覆蓋到香港。這一刻,香港也早就淪陷了,只是說現在中國還是強擄,但修訂之後就是「依法引渡」。

 

由於事情涉及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問題,西進經營的台商其實都在攻擊範圍。理論上修訂通過之後,在中國有業務的台商在過境香港的時候,就可以被捉拿和引渡。中美大國爭霸,美國先打科技,肢解華為,發起西方廠商圍攻,在科技問題上,台灣的取態變得很重要,犧牲香港作為誘捕台灣或者歐美要人的捕鼠器,是不難想像的。

 

生產鏈重置 中國人窮思舊債

 

歐盟和美國兩大巨頭,都就香港修訂條例表達不同意,歐盟更向香港發出開埠以來首次的外交照會。但現時看來,中國沒有任何軟化跡象,似乎會霸王硬上弓。香港有特區官員說,事情已涉及國際政治與地緣政治。其實那就是說,香港修例,為的不是香港自身不淪為「逃犯天堂」、或為台灣兇殺案的女死者伸張正義,而是為了國家利益,為了國家與世界的那盤棋。

 

因此對於台灣人來說,已經不能視香港為某種綠洲,入境香港和入境中國的風險,現在已經一樣,甚至前者比後者還大。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之後,其中顯著副產品,是台商回流。政府的數字是有6000億熱錢回流,在對中狂加關稅之後,對台出口也會有利,這都絕對不會是中國樂見的事,當他們的形勢變得越來越惡劣,會利用香港或者過去的商業關係,對台商進行甚麼槓桿操作,是值得注意的。台商與中國地方政府的每一宗交易,都可以成為翻舊帳的材料。因為人窮思舊債,沒有債就自己創造出來。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幾年前就已經暗中將資產慢慢徹出中國,現在站足於歐洲的戰略資源 (例如電訊、能源),幾乎是站在不敗之地。中國官方對李嘉誠恨得牙癢癢,2015,官方中人就寫了一篇《別讓李嘉誠跑了》,批評李嘉誠當年在祖國發財,在中國經濟衰退時就大規模撤資,是過橋抽板,喪失了道義。連李嘉誠這種級數都幹上了,其他商人怎麼不是目標呢?

 

當年李嘉誠進入中國做生意,上海幫的江澤民與他關係最好,李氏也被中國官方稱讚為「愛國資本家」,一直是積極統戰的對象。到2015年前後,官方開始劣評李嘉誠,例如《環球時報》有一篇文章說:中國人不再認為李嘉誠是「愛國愛港的楷模」,現在傾向將他看成「逐利第一」。當年李氏也在文膽的扶助下打了一場小的輿論戰,表示自己並非不愛國。

 

習近平上台之後,兩者的關係更見冷卻。這個由熱到淡、由統合到分離的現象,港商和台商都值得研究,因為李嘉誠跑得快,所以中共不能拿他怎麼樣,其他與中共合作的商人,抽身的速度就未必有他那麼快。

 

中國到現在還是在批評李嘉誠的,近日《德林社》有文章批評李嘉誠最近4年沒有在中國買地,並且不斷拋售中、港資產,指控李氏「通過潛規則賺取了千億」。問題是雙方關係好的時候,為甚麼沒人批評「潛規則」?這一切,還是「人窮思舊債」這五個大字。中國要對付這些商人、搜刮他們的資產,要用甚麼手段、在甚麼地方動手最方便,現階段大概是呼之欲出了。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關鍵字: 香港 逃犯條例 台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