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1950年出生,賴清德則是1959年次,兩人同屬民進黨新潮流,也有著如姊弟般的情誼。(圖片摘自陳菊臉書)
「三八」原是一句台語俗諺,以往都是用來形容女人舉止輕浮、不夠莊重、到處八卦碎嘴的貶稱,不過這句話如果用來形容男性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用「三八兄弟」稱呼對方,多數是要形容彼此親暱已如兄弟一般的好友,更有指涉對方太過客氣、見外的意思。
賴清德接受專訪,講到他決定投入民進黨總統初選前的晚上,與他情同姊弟的陳菊碰面,賴先是兩度問陳菊:「我若做了決定,會讓菊姐妳為難嗎?」陳菊說,「不會」。接著又問陳菊:「如果我做了參選的決定,妳會認為我像楊秋興嗎?」陳菊回答:「你跟楊秋興的情況是不同的」。賴清德最後、第四次再問陳菊,「如果我決定參選,菊姐妳會支持我嗎?」陳菊說,「你這個三八兄弟(台語),當然會支持。」
但現任國策顧問,也曾是陳菊重要幕僚的劉進興隨即表示,這版本跟陳菊告訴他的,有很大的差距。他轉述,當時賴清德問陳菊:「如果我參選,妳會不會為難?」陳菊聽了非常震撼,隨即跟賴說:一、她怎麼會為難?可是她是總統的幕僚長啊⋯⋯二、這是天大地大的事,你(賴清德)要不要跟大家商量後,再做決定。劉進興認為,第一句是條件句,是「當然會為難」的委婉說法。第二句就更明顯,是勸賴清德三思。他說,從318到現在,陳菊一直鼓勵自己的朋友支持小英連任。如果賴清德是在暗示陳菊挺他參選,這樣的認知完全是誤解。
陳菊1950年出生,賴清德則是1959年次,兩人同屬民進黨新潮流,有著如姊弟般的情誼,在陳菊的《花媽心內話》一書中,對賴清德有相當長的描述:「我很疼惜他,因為賴清德很得人疼。」陳菊說:「他對自己的要求很嚴謹,所以長期以來,不管選舉或有任何事情,我都非常支持他。」而賴清德在兩年前初接下閣揆的短短致詞裡,甚而特別提到「感謝高雄市長陳菊的支持」。據聞這與陳菊回絕閣揆職務,轉而力薦賴清德有關。
另個能夠更能夠描述她們倆人如姊弟般情感的事件是2016年初、過年前的南台灣大地震。地震發生時,陳菊正在飛往紐西蘭的飛機上,那是一趟她期待了好幾年才終於成行的度假之旅,但一聽到地震的訊息,她連機場大門都沒走出去,就循著原路飛回台灣。儘管幕僚苦勸她「高雄其實沒災情」,但陳菊的說法是:「我覺得不應該讓我的兄弟(賴清德)那麼孤單,所以我就回來了。」那一趟,陳菊有足足36個小時在不同的機場穿梭,回到高雄後隨即馬不停蹄轉往台南,就在維冠大樓旁的救災中心,她看到雙眼紅腫、疲憊不堪的賴清德,「他很打拼,對自己要求又很高。」陳菊說起這個「兄弟」,語氣中都是疼惜。
同樣一句「三八兄弟」,在賴清德的認知裡,是陳菊早就把他當兄弟,所以弟弟做什麼,姐姐一定支持之意;只是如今迫於種種不可言說的原因,陳菊似乎改口了………。但在劉進興的解讀以及陳菊事後透露的訊息裡,三八兄弟其實是一個思慮不周的「傻兄弟」,站在疼惜賴清德的立場,姐姐(陳菊)的為難其實不算什麼(我不為難),因為她真正的為難的是兄弟(賴清德)因此而受傷。
在這場「三八兄弟」風波之後,有人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認為這是典型的認知偏差,選擇用自己喜歡聽的答案來解讀別人的意思。是否真是如此?恐怕已難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早已公開力挺蔡英文連任的陳菊來說,三八兄弟(賴清德)丟出一個與「姐姐」不同的說法,於私,這讓陳菊此刻顯得難堪,說什麼都不對;於公,這代表陳菊作為黨內初選安全閥的角色已經被耗損殆盡,民進黨內已幾已無人可再作為蔡賴之間的橋樑。
英德之爭演變到現在,雙方只在算計如何催出一兩趴民調數字,證實這只是一場魚死網破、毫無政治價值與信念的初選,不會有任何人是贏家。而如果連陳菊都當不成「公道伯」,甚而被質疑前後說法不一,即使一週後的初選結果揭曉,這場綠營內戰的傷痕,又如何能夠撫平呢?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