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期以「禁止對美輸出稀土」做為反擊大美霸權的貿易戰策略。(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越來越精彩,讀者如果看不懂中方的打法,可能不是您的視力有問題,而是中共的策略產出有些陷入混亂了。
「垃圾桶模式」是公共政策中的一個決策產出模式,大意是說:組織就像是一個把頭痛的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與抉擇機會都混在一起的垃圾桶,究竟會產出什麼結果,完全要看解決方案是否符合參與者的自我利益?問題是否正好碰上某一個解決方案?決策者是否有機會正好同時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案?換言之,組織產出的解決方案,有時並非是理性且邏輯思考下的產物。
產出以「禁止對美輸出稀土」做為反擊大美霸權的貿易戰策略,似乎就符合上述理論。
5月10號,川普把針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兩天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提出中國手中其實有3 張王牌,一大二小可以反制美國,其中之一的小王牌,就是稀土。
中共的體制,學者本來就有提出國是建言的動機,萬一層層上報,竟入了國家領導人的慧眼,就有機會躍登龍門,王滬寧從筆桿子晉身中央七常委的傳奇,必定大大鼓勵了數以萬計的博學之士。金燦榮以美國專家自居,經常公開受訪或演講,夾帶濃厚大中國民族優越感,頗受愛黨愛國網友之擁戴,但網路上理性反駁他的聲音也很多,本不值一評,但是…
5月20日,習近平竟然去了江西考察稀土,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劉鶴還隨待在側,是金燦榮的「王牌說」傳到了決策圈嗎?還是層峰透過他先放風?無論如何,「稀土戰」確實馬上引起了美方媒體的重視,但是,到本文成稿前,是否打出這張王牌,中共仍在猶豫,為什麼?
稀土能否成為「武器」,其實是一個科技問題、一個商業問題、更是一個經驗性的問題,因為它早在近十年前,就被中國用來對付過日本一次了。那次,沒效!為什麼?這次要想有效,可能嗎?
2010年9 月,釣魚島海域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相撞事件,日本拘捕了中方魚船船長。後來,中國雖然從不承認祭出「對日本禁運稀土」的報復,但當時,中國絕大數量的稀土都是賣給日本,中國以保護資源為名,忽然建立所謂「配額制度」,當然是項莊武劍的反制之舉。
從附圖可以看出,彼時稀土價格確實大幅上揚,卻是在撞船事件前3~6個月就開始,表示先是受到市場景氣推升,之後2年的倒V字形走勢,漲得快、跌得也快,顯示禁運起初有效,但受到威脅的日本工業界以:另尋替代品、回收癈品重新提煉、以及開發國內外新礦源三招來回應,結果-根據讀賣新聞報導-自中國的進口量從2007年的3.2萬噸高峰,降到2012年的1.4萬噸,一半還不到。而中國的配額政策,也在美、歐、日聯名向 WTO控告、2014年敗訴後,不得不於2015年取消。此外,本文附圖出處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的出口量雖大,但稀土一直是買方市場,中方對價格,沒有話語權,原因出在中國國內產銷秩序混亂。
當然,今非昔比,建立自由貿易秩序的美國選出了一個民粹領導人,川普自己也不遵守 WTO規則,粗暴的對中國華為等公司單邊制裁,中國有樣學樣,也提出「不可靠實體清單」,雙方都不指望WTO曠日費時的程序。還有,美國在當年事件中,學到教訓了,所以,稀土早有備料,只是外界尚不確定夠用多久。再者,習總為何不像川帝那樣劍及履及、卻只有發改委官員有氣無力的一句:「若让中国出口的稀土制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会不高兴的”」呢?
在政治面,我們看到中方決策層瀕臨簽約又懸懸崖勒馬,顯示中共派系意見分岐,號稱定於一尊的習近平,仍忌憚反對派的聲音。在產業面,中國稀土產業太不規範了:私採、盜採、地下提煉、外加走私,都極嚴重,中國政府統計的出口量與外國統計中國的出口量,竟然有數倍的差距!這些上中下游的、公營或假公濟私的官商業者,可沒把國家民族大義放第一位,為了利益,下有的對策與上有的政策,可以對著幹。這也是近一週來,中共政府傳出要整頓稀土產業的背後原因。
但,這等於承認,說好了要用這件武器,才發現根本還沒造好。這就是「垃圾桶」模式:抉擇機會逼上來了,決策者沒別的招了,正好看到它-也許是金教授的建議,盤算一下利益,似乎沒傷害,於是,它就從垃圾桶產出了。
貿易戰,中國應該真的全國上下都「不想打」,但是不是真的都「不怕打」、都願意「奉陪到底」,就令人存疑了。「垃圾桶模式」是美國學者提出的,也不是只針對中共,美國政府也可以是那個像垃圾桶的組織,但美、中貿易戰開打一年多以來,川普老兒似乎是吃了秤砣鐵死了心,要求中共做出結構性改變的解決方案「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把其他參與者也都一一壓制,於是,抉擇機遇就不是困擾了。
中國以前碰到外敵入侵,有句激勵人心的口號是「國破山河在」,現在因為採礦業太混亂,環境破壞嚴重,成了「國在山河破」,趁機整頓一下也很好,算是美中貿易戰倒逼改革的成果之一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