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伊朗總統羅哈尼會面。(湯森路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2日晚上飛抵伊朗訪問,並在德黑蘭與伊朗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舉行領袖會談,會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安倍此行意在擔任美國與伊朗之間的調停者,安倍行前也曾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通過電話。
不過由於川普日前才訪問日本,並在網路上大肆宣傳與安倍的「良好友誼」,外界分析伊朗難信任日本會抱持客觀態度,會談後的實際成效有待商榷。
日本首相時隔近41年出訪伊朗,而今年也正值日本與伊朗建交90周年。但眾所皆知,安倍此行有更重要的目的:平緩美伊兩國的緊張關係。
日本是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盟友,安倍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伊朗在日趨緊張的情勢中,扮演建設性角色維持中東地區和平和穩定是相當重要的。
美伊兩國關係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就出現嚴重裂痕,5月初更部署多架轟炸機與航母戰鬥群前往中東,此舉引發中東恐爆發衝突的疑慮。
不過伊朗也絲毫不退讓,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11日指出,伊朗的核原料庫存增加,不確定是否落在核協議的限制之內。
日本雖然沒有參與《伊朗核協議》,但依舊受到影響。過去日本會從伊朗進口石油,但為了順美國的意,當美國宣布制裁伊朗,日本也只能跟進。
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日本分校亞洲研究教授金斯敦(Jeff Kingston)指出,日本實際上相當支持這項2015年簽訂的《伊朗核協議》,因此十分不開心美國退出,認為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不過日本在這件事上沒有說話的權力,所以美國實施制裁時,日本隨之跟進一點也不意外。」
儘管日本暫時可以不進口伊朗石油,但只要中東爆發任何衝突,石油價格隨之攀升的話,日本肯定叫苦連天。而自從二戰敗戰後,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採取「全面友好」態度,不與任何國家為敵。
這點從日本對中東的石油需求來看,便可以知道日本希望透過關係友好,確保石油供應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天普大學日本校區的現代亞洲研究院院長杜加里克(Robert Dujarric)直截了當地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不看好日本可以為美伊之間帶來任何協議,「這機會趨近零」。
調停者首先必須先持中立態度才能贏得信服,但有鑑於美國和日本的友好關係,外界分析伊朗難以信任安倍。教授金斯敦直言「德黑蘭不會認為安倍是個好的協調者」。
日本媒體11日也引述匿名官員消息稱,安倍沒打算居中協助緩解美伊關係,也沒有想出任何方案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
日本7月將舉行參議院選舉,因此分析多認為安倍這趟訪問旨在提升國內支持度。杜加里克指出,日本選民確實因為這趟訪問覺得安倍是個受人尊敬、在國際社會有地位的政治家。
安倍晉三上台時,日本社會瀰漫一股低迷氣息,因此安倍承諾要重建日本,刺激經濟發展,並提高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不過專家認為,安倍的國際外交活動並沒有帶來多少成果,從美朝與南北韓之間的核對話,以及與俄羅斯爭議領土的交涉即可清楚了解,日本不是沒有話語權,便是交涉未果。
然而,由於這些外交議題都相當棘手,且已經成為歷史難題。因此亞洲研究教授金斯敦認為,包括這次的美伊核爭端在內,安倍會被看做「試圖解決問題」,而非「無法解決問題」。
「國際外交對安倍來說是政治藝術和舞台」金斯敦說,「這點他很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