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貿易戰談判代表在談判中只能堅持「新九評」的大原則,發在《人民日報》國際版,表明下次談判其實還有轉挪的空間。(圖片擷取自網路)
所謂中共「新九評」,指的是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以鐘聲為筆名發表的針對美國在貿易戰和華為事件中的「霸淩」行為的系列評論。該組文章發表後引起中國和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把它和「老九評」即中共中央在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九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聯繫起來,稱之為「新九評」,其實其數量遠不止九篇,從5月14日算起,到6月11日,一共發表了24篇評論,這個數字肯定還會增長。
國內外輿論重視「新九評」,表明這組文章產生了在中共看來是「積極」的影響,此種情形是北京樂於見到的。在文章出來後,陸續有外媒問我對「新九評」的看法和評價,其意義是否可以和「老九評「相提並論?
我們知道,「老九評」是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中蘇之間圍繞著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是修正主義之類問題而發生的一次「大論戰」,其實質是為了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爭奪馬克思主義的發言權。這次論戰表明中共脫離莫斯科的控制,另起山頭,要做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作為中蘇論戰的主持者,鄧小平後來談到這段歷史時,有一個說法,在意識形態爭論的問題上,「雙方都講了許多空話,今後不能再搞了。」
儘管鄧小平事後否定了「老九評」的價值,但在當時,中蘇論戰提升了中共統治的合法性,雖然事實上也使中共在社會主義陣營裡陷入了被孤立的處境。而「新九評」無關「領導權」和「道路」之爭,因為它批判的物件是實行另一套制度的美國,而且華盛頓對中共的輿論反擊,並沒有如當年蘇聯一樣有一個針鋒相對的反反擊。
「新九評」涉及的話題比「老九評」廣泛得多,舉凡貿易、技術、智慧財產權、人權、文明等都談到,但「新九評」意欲向外界傳達的不外乎四方面:
第一,讓國內民眾和黨政領導幹部擺正對貿易戰的認識,認清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和圍剿華為的目的;
第二,揭露美國不講信用,在貿易和科技方面等對中國極限施壓的霸淩做法,將貿易談判破裂的責任歸咎華盛頓;
第三,向國內外特別美國表明中國不懼打貿易戰和科技戰的決心,以此將華盛頓逼向談判桌;
第四,也是告訴國內民眾,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有過苦日子的思想準備,但在習近平強力領導下,中國最終會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因此不要妄自菲薄,要有必勝信心。
總的來看,「新九評」的基調是抨擊美國的貿易霸淩主義和技術脫鉤論,意在表達在美中對抗中,中國有「血戰到底」的決心,其針對的受眾主體乃國內民眾,是說給他們聽的,但不限於此,也是說給國外特別是美國公眾聽的,以影響美國輿論。
雖然大眾早就拋棄了中共黨媒,但在人們的思維定勢裡,要捕捉中共高層政治,還是要看《人民日報》,這是由中國特定的政治結構和制度決定的。外界此次對「新九評」的重視,除了出自《人民日報》,很大程度上也是「鐘聲」這個筆名讓人產生聯想,以為它是來自中共高層的授意甚至直接部署,代表的是北京甚至是習近平本人對貿易戰和科技戰的真實態度。
「鐘聲」寓意是「中國的聲音」,直白理解就是「新九評」傳達的是中國的聲音。很多中共黨媒都有類似的筆名,像「任仲平」、「仲理軒」等等,它們每每在特定時刻發聲,引發外界想像。「鐘聲」據說是《人民日報》國際部的集體筆名。從這次「鐘聲」的文章每出來一篇新華社都轉發看,不排除這是一次來自上面指令的連續協同作業。
具體講,中共宣傳部門或者更高層級在中美談判破裂以及美國打壓華為的關鍵時刻,指令《人民日報》發一組評論影響輿論,並要新華社配合,《人民日報》於是把此任務交給國際部負責操辦。但它的作者隊伍應不僅僅限於國際部,也不僅僅限於《人民日報》,可能包括相關部門、領域乃至中共政策研究機構的學者。在文章初稿出來後,會有幾道把關,最後審閱定稿的可能是部署此次任務的高層領導,但想來不會是王滬寧。
由此操作流程看,「新九評」的權威性自然毋庸置疑,然而過於誇大其重要性,把它拔高到「老九評」的高度,也沒有必要。「老九評」在中共歷史上寫下重要一頁,「新九評」註定不會有這個待遇。這可從文章發表的版面體現出來。有點新聞ABC知識的人都清楚,媒體如果認為哪篇報導和言論需要讀者和外界格外關注,會把它放在重要的版面和位置,一般來說,一版最重要,而一版的頭條更是重中之重。假如「鐘聲」這組評論特別重要,《人民日報》理該把它放在頭版(現在頭條都被習近平佔據),至少首篇是這樣。但「新九評」均刊發在國際版面。這說明從新聞版面的安排考慮,並未將它作為最重要的文章。
這種版面安排並非無關緊要。如果「新九評」被外界認定是代表北京甚至習近平,那麼下一次的中美談判——假如有的話——中方的談判思路和訴求就應該被它所框定,但實際中國談判代表在下次談判中不大可能受其強硬表態約束。因為假如雙方都強硬,即使有下次談判,也不可能達成協議。文章是死的,人是活的,談判代表會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調整談判思路和策略。這就是「新九評」發在國際版與發在頭版的細微區別。發在頭版,幾乎可以認定它代表的就是中共高層或習近平的意思,談判代表在談判中只能堅持「新九評」的大原則,但發在國際版,表明下次談判其實還有轉挪的空間。
總結起來,外界應注意「新九評」傳達的意涵,可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不排除這組文章其實是《人民日報》自選動作的可能,與中共高層授意或部署無關——根據我曾經在中共黨媒工作的經驗,一些被外界看作是出自上面授意的評論,其實是報紙自己決定的,但從媒體或作者來說,樂於外界這樣解讀,以顯示神秘感和權威性。
※作者是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