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退嚕的行政院版《工輔法》

郭鴻儀 2019年06月19日 16:40:00
行政院的《工輔法》修法草案將讓農地違章工廠生生世世續留農地,自稱進步改革的政府,到底哪裡進步?(圖片取自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臉書)

行政院的《工輔法》修法草案將讓農地違章工廠生生世世續留農地,自稱進步改革的政府,到底哪裡進步?(圖片取自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臉書)

本週立法院臨時會將處理《工廠管理輔導法》(下稱工輔法)修法草案,重點放在台灣既有農地違章工廠管理輔導問題。但從99年增訂「臨時工廠登記」輔導至今,違章工廠不減反增,且持續影響農安、食安及公共安全。違章工廠雖肩負台灣經濟發展,但面對盤根錯結的利益,行政院的修法版本卻將讓農地違章工廠生生世世續留農地,自稱進步改革的政府,到底哪裡進步了?

 

口號無法捍衛農田與糧食安全

 

「止血新增建,納管既存違章工廠」是行政院喊出的口號。如果無法遏止新增違章工廠,農地違章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工輔法》自立法以來即賦予地方政府取締、裁罰甚至斷水斷電的管制手段,而地方政府往往迫於政治人情壓力,怠於執行職務。民間團體反而成為民眾申訴檢舉的窗口。自從農委會宣示105年5月20日以後違章工廠即報即拆,民間團體已舉報至少29家違章工廠,竟沒有半間遭到拆除!地方政府怠於執法,中央政府又束手無策。此時應參考司改國是會議精神,增訂「公民告知」及「公民訴訟」等司法救濟途徑,讓民間團體透過司法救濟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執行!

 

違章工廠根本問題在於政府沒有完善的「中小型產業發展輔導」。中小型產業資本額不比大型企業,如果能透過群聚、集中管理,連結產業鏈,共同分攤開發成本(污染防制設備或公共設施……等),將大大降低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成本,地方政府重新審視評估,在影響農業發展最小的情形下,透過遷廠或設置小型或鄉村型產業園區,使違章工廠集中管理,減少對農業發展的環境風險。

 

換個名字農地違章生生世世在農地上

 

行政院修法版本只是將原有的「臨時工廠登記」換個名字為「特定工廠登記」,透過每兩年繳交回饋金,讓這些違章工廠業者原地繼續經營,甚且透過提出用地合法計畫,經核定後變身為合法工廠。行政院完全沒有意識到此舉,將大大降低違章工廠業者群聚和集中管理的意願,而經濟部只想讓違章工廠就地合法,並未在輔導過程中提供明確的遷廠資金、技術提升以及輔導期限計畫。最終,我們可以想像違章工廠會選擇這條大開後門的捷徑繼續留在農地上,現況完全不會改變。

 

行政院修法版本在面對污染的違章工廠,沒有好好區辨「中高污染產業」以及哪些產業適合留在農業區,此仍需專業的主管機關環保署及農委會參與討論確認。我們無法想像「中高污染產業」如金屬鑄造、電鍍、水泥或瀝青混凝土業續留在農地上影響食安;同樣,我們也無法想像關廟麵或大溪豆乾加工廠會在具污染性的工業區製造,農地依不同產業使用,非如蘇貞昌院長所述,經違章工廠使用後土地無法恢復農用,所以允許違章工廠續留原地的說詞。

 

不論林岱樺立委所加碼提出荒腔走板可能導致農地炒作的修正動議,行政院修法版本只是讓現況繼續維持現況,筆者呼籲此次修法務必納入公民訴訟、違章工廠要有輔導期限以及嚴格認定中高污染產業類別,修法能否兼顧農工雙贏,還是兩敗俱傷,民進黨蘇院長執政團隊與藍、綠及各黨立委的作為,全民都在看!

 

※作者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