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昨日在最後一刻中止發射。(圖片取自ISRO)
探索未知的太空,為人類尋找更寬廣的「家園」,是許多大國夢想之一。除了冷戰(Cold War)時期的美國與蘇聯(USSR),隨著航太科技日益發展,包含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等都想加入競賽,而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就是各家新手「練兵」之處。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原訂在當地時間15日凌晨2時從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升空,耗資1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46億5400萬)的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Chandrayaan-2),卻在眾人期待中、於倒數一小時之際宣布中止發射任務。
India's Chandrayaan-2 moon mission called off minutes before launch https://t.co/2WIaKckIKR pic.twitter.com/vYzbKeZHhm
— Alexander Geritse (@alexandergerit2) 2019年7月15日
A technical snag was observed in launch vehicle system at 1 hour before the launch. As a measure of abundant precaution, #Chandrayaan2 launch has been called off for today. Revised launch date will be announced later.
— ISRO (@isro) 2019年7月14日
印度航太研究中心(ISRO)表示,「地面人員發現運載火箭出現技術問題,為求謹慎和安全起見,才立即喊停發射任務,二次發射時間將另行宣布。」
挑戰登陸月球南極(Lunar south pole)軟著陸的印度,在得到俄羅斯大力協助下,完成「月船二號」探測器的設計。月船二號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一旦下回發射登陸成功,成為繼俄、美及中國後,第4個在月球「軟着陸」的國家,也將是首個成功登陸南極的國家。
俄羅斯與印度2008年簽署合作,共同研發月球探測器。但隨著俄國在2015年福布斯-土壤火星任務(Phobos-Soil)失利,並無法即時完成登陸器,讓印度決定退出合作,選擇獨立研發產品。
事實上,印度在2008年就曾成功完成月球任務,發射一枚名為「月船一號」(Chandrayaan-1)的繞月人造衛星。主要目的是確認月球極區內,有無冷凍固態水的存在,但衛星雖帶著著陸探測器,卻未能進行登陸任務。
此一項目共耗資38億6千萬印度盧比(約新台幣17億4600萬),但在進入太空屆滿一年時,印度航太機構從2009年8月起即無法與衛星聯繫,並在多次嘗試失敗後選擇放棄。
2 Expeditions. 110 years Apart.
— ISRO (@isro) 2019年6月18日
Read on to find out more... pic.twitter.com/e2CHWrYpxD
🇮🇳#ISROMissions 🇮🇳#Chandrayaan2
— ISRO (@isro) 2019年6月3日
The Challenges of Moon landing pic.twitter.com/mpMyC6vpgn
而就在印度籌備發射之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在5月中旬表示,將向國會提案、給予航太總署(NASA)2020年16億美元(約新台幣497億8千萬)的額外預算,協助他們完成2024年重啟登月計畫的想法。
Under my Administration, we are restoring @NASA to greatness and we are going back to the Moon, then Mars. I am updating my budget to include an additional $1.6 billion so that we can return to Space in a BIG WAY!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9年5月13日
這筆額外預算中,主要協助航太總署能在2024年,重啟自1972年中止至今的登月計畫,升空探索人類仍然陌生的月球南極區域。航太總署通訊主任貝堤娜(Bettina Inclán)表示,「至今12名曾踏上月球表面的太空人,清一色全是男性,我們將在2024年的計畫中,送出首名女性登月太空人。」
Big @NASA news! The President has submitted an FY2020 budget amendment that provides an increase of $1.6 billion for our #Moon2024 efforts. We are going.
— Jim Bridenstine (@JimBridenstine) 2019年5月13日
Watch the video I sent to the workforce: pic.twitter.com/7kG8h4msdC
不只美國對月球感興趣,中國航天局自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1月時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似乎也間接刺激到川普政府,才讓華府提出組建太空部隊和重啟太空任務的構想。
但航太任務不僅需要大筆經費支持、眾多菁英科學家和工程人員協助,其所面對的失敗率也相當高。與印度一樣對太空有高度興趣的以色列,4月份發射月球登陸器「創世紀號」(Beresheet),雖成功升空且進入軌道,卻在最後階段發生機械故障,導致機器最終墜毀於月球表面而「功虧一簣」。
阿波羅11號組員、太空人艾德林將美國國旗矗立月球表面。(圖片取自NASA)
印度能否克服技術障礙和故障問題,真的成為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將是全球航太迷和該國民眾未來最關心的議題。此次計畫是否成功,也勢必影響下一步、2022年送人登陸月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