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艦ARS-552船齡已高達77歲,海軍實有必要將其汰換序列向前挪移。(維基百科)
臺灣海軍艦隊中,茄比級潛艇是廣為週知且曝光率最高的骨董艦,也是政府高層用來宣傳爭取潛艦自製的宣傳看板,其實,較少為人知的是海軍尚在操作的兩艘大湖級救難艦(又稱為大字號救難艦)迄今船齡已高達77歲,應該是比現役的任何一位海軍士官兵年紀都要大上一截。
因為大湖艦ARS-552是在1942年下水的,於1977年退役後同年於夏威夷移交臺灣,大屯艦ARS-556則是在1945年下水,一樣是退役後移交臺灣,對於臺灣海軍目前保有茄比級海獅、海豹及劍龍級海龍、海虎潛艦,與刻正建造中的八艘IDS自製潛艦來說,僅靠兩艘爺爺級的大湖級軍艦負責潛艦救難,實在是明顯力不從心,是以海軍規劃籌獲新一代救難艦已久,但礙於預算不足僅列為「中程」計畫,預計最快要2023年後才開始建造,鑒於臺灣海軍司令部所公佈的未來12項造艦計畫中,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震海計畫)進度受限於垂直發射系統與陣列雷達研發影響明顯落後,建議高層應立刻將新一代專業救難艦的籌獲序位往前移動,方能保障第一線執勤的海軍弟兄安全。
首先,救難艦(ARS)在國際市場上並非攻擊性武器,對臺灣當局而言,要從歐美先進國家取得技術授權在臺灣國艦國造並非難事,基於人道理由,只要願意付權利金與智慧產權費用,西方國家甚少拒絕輸出救難相關技術;其次,目前自製防禦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簡稱IDS)期程超前,首艦應可順利如期於2024年下水,參照海軍原本規劃籌獲新一代救難艦計畫預定於2023年開工建造,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根本緩不濟急。
潛艦搜救技術可謂是專業中的專業,是以專家認為相關人才的培養與訓練至少需要三年以上,參照俄羅斯於2015年自北約(NATO)國家引進深海潛艦搜救技術(SRDRS)及設備,於2018年方才宣布具備一定規模的作業能量,可以看出其技術的難度不低,臺灣海軍如不將新一代救難艦計畫提前執行,新一代的自製潛艦IDS下水後,便只能仰賴屆時高齡八十歲的大湖級救難艦,對於潛艦官兵身家安全的保障只能說情何以堪。
最後,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此一艦種的低敏感性恰好可讓臺灣再次打開與歐洲各大廠的合作之窗,此點可從兩個面向論之,即便當前美國川普政權展現的親臺作風與大開軍售之門,但美國從來不是也不會成為臺灣的靠山,迄今成功的臺美軍售,僅能保守視之為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交換,臺灣充其量是中美兩國博弈的一顆旗子,武器系統來源過於單一化,對於臺灣而言是有其風險的,另一方面,臺灣此次自製潛艦IDS的硬體源自歐系廠商的比例甚高,進一步引進歐系潛艦搜救技術與裝備有其相容性的優勢,更可收分散風險的效益,相當值得海軍高層仔細思量。
近年國防部的一些規畫案其實相當令人錯愕,包括2019年3月9日的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887號國防部函文,宣示移撥給空軍救護隊的15架UH-60M型直升機所有權屬於陸軍,戰時空軍所有海鷗救護隊的機組員及直升機要歸還陸軍,無疑是告訴臺灣空軍的飛行員,一旦在臺海上空戰鬥時機體受損,你拉傘彈跳後要自己想辦法游回臺灣本島,而現今潛艦專業救難艦ARS的作業能量趕不上自製防禦潛艦IDS的服役速度,是在暗示潛艦官兵甚麼?潛艇兵每個人要帶一隻海龜上艦,出事了要記得先抓住海龜游到水晶宮減壓再浮出水面嗎?魚那麼相信水,最後水卻把魚給煮了!
戰爭時期前線官兵能信任的只有國家,在位者豈可視飛行員及潛艇兵如草芥,國家不應視任何一個官兵為棄子,期待國防部在規劃裝備的期程時,都能以善待軍人為初衷,天佑臺灣。
※作者為業餘自耕農/投稿獲全球空運年會ATRS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