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源自國際協議的「民主飛地」,香港亦應大力向英國施壓,要求她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持續監察香港情況。(湯森路透)
一場反送中運動,成功團結了大部分香港人,迫使特區政府暫緩修例,暫時保住香港所剩無幾的自治權。可是,即使港人持續抗爭,不斷遊行集會,甚至衝擊立法會,政府對完全撤回惡法等五大訴求,仍然拒絕正面回應。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更出面力挺林鄭,譴責示威者。
更甚者,最近選管會提出修改選舉活動指引,建議在區議會選舉引入確認書制度,方便政府繼續DQ候選人,可見香港的自治和人權仍然危在旦夕。港人必須另謀他法,防止狀況繼續惡化,其中訴諸國際壓力,特別是動員各方力量支持美國訂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尤其重要。
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是獨裁中國內少數擁有部份民主自由的地區。有研究稱香港這類地區為「民主飛地」(democratic enclave),即在一個獨裁國家之內,少數擁有民主成份的區域或機構。「民主飛地」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外國干涉型」,即「民主飛地」是因國際協議或外國干預而形成,有學者把1991年波斯灣戰爭後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和回歸後的香港歸為此類。第二種是「過渡型」,即「民主飛地」只是全國由獨裁過渡至民主,或由民主倒退回獨裁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例如墨西哥在民主化前的地方政府。第三種是「鞏固型」,即「民主飛地」是獨裁國家的特意設立的長期安排,例子包括中國的鄉村選舉和共產時期的匈牙利傳媒。
由於「民主飛地」相對整個獨裁政權,實力非常小,要保住其民主成分,無可避免要仰賴中央政府的默許。那為何獨裁國家會容忍「民主飛地」存在? 這當然不是獨裁者民主覺醒或良心發現。如果形勢允許,獨裁者其實恨不得把「民主飛地」內的民主成分掏空,變成虛有其表的「民主空殼」。研究發現,「民主飛地」之所以能長期存在,主要源於三個因素。首先是獨裁者認為維持「民主飛地」有利鞏固全國政權。第二是因為國際壓力,例如民主化前的墨西哥就曾為保國際形象,而給予選委會一定獨立性。最後是群眾壓力,但相對其他因素,其影響力最弱,民意始終不是影響獨裁國家決策的決定性因素。
按上述說法,香港作為「民主飛地」,要保住其僅餘的民主自由,首先當然要令中共覺得此舉是對它有利。對於中共來說,香港仍然是無可取替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香港是大陸企業在海外上市的首選地點,2015年香港吸引了62%的大陸對外投資,表示香港是大陸企業「走出去」的最重要平台。但單憑這點並不足夠,如果中共發現,只要在香港維持一個虛有其表的自治空殼,也能獲得同等利益,那麼它依然會繼續侵蝕港人自由。所以港人必須借助國際壓力,向中共施壓,令其知道要從香港獲利,就必須同時保障香港的自治和人權。
現在美國國會已正式提出《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草案,該法要求美國政府每年檢查香港的自治情況,是否合乎1992年通過的《香港政策法》 給予香港特殊待遇的條件,又要求美國總統對損害香港自由的中港官員,實施凍結資產和禁止入境等制裁。但該草案現時仍在委員會階段,會否被提上大會審議,仍有很大變數。這時群眾壓力就顯得格外關鍵。香港各界,特別在美港僑,應以和平請願和民間外交等方式,促請美方盡快通過草案。作為源自國際協議的「民主飛地」,香港亦應大力向英國施壓,要求她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持續監察香港情況,必要時對中共實施反制措施,以免香港的自治進一步倒退。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