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來持續加溫的中梵關係,近來出現微妙變化。(湯森路透)
近2年來持續加溫的中梵關係,近來出現微妙變化。在香港「六九百萬人大遊行」之後,梵蒂岡媒體罕見大篇幅刊登香港六大宗教領袖專訪,呼籲港府尊重示威,不久前梵蒂岡高層更公開讚許香港學生「為公義抗爭」,顯示香港反送中抗爭及中國的態度,已經對中梵加強關係產生一定影響。
外交部內部最近對中梵關係的國際輿情報告則顯示,中梵雙方推動對話交流的動機顯然並不相同。教廷的主要目的在於尋求改善中國境內天主教徒和教會的處境,然而中國卻從地緣政治及外交戰略角度思考中梵關係。面對中梵簽署臨時協議後,中國依舊不斷發生破壞教堂等宗教迫害行為,儘管中梵各項大型文化交流照樣進行,但梵蒂岡也逐漸升高要求中國尊重人權的呼聲。
經過數度高層對話,中國與梵蒂岡在去年9月簽署臨時協議,雖然雙方都強調協議無涉外交,但教廷隨即承認中國自行任命的教區主教,中國教區主教更首次赴梵蒂岡出席世界主教會議,其中包括一名曾遭教廷「絕罰」的主教。
看似持續升溫的中梵關係,在今年逐漸出現微妙變化。面對中國政府對內聲稱,中梵協議表示教廷已承認愛國教會,要求所有天主教神職人員登記加入愛國教會,並簽署《接受中國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教廷終於在今年6月28日打破沉默,發出《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導》,表達神職人員仍應向教廷效忠的立場,並希望中國政府不要強迫神職人員加入愛國教會。
而在教廷發出此一「牧靈指導」之前,梵蒂岡對中國的態度已出現變化。今年5月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曾刊載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的專訪,雖然對中梵關係及中國宗教政策多所期待,然而仍一再提醒中國政府必須維護基本人權。
其後隨著香港反送中抗爭逐漸擴大,香港教會一方面以公開祈禱的方式聲援抗爭者之外,適逢天主教國際青年論壇於6月下旬在羅馬舉行,香港青年學生代表在獲教宗接見時,遞交一份香港教會青年的連署信,盼教宗關注並聲援香港情勢,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隨後教廷「平信徒、家庭、生命部部長」法瑞爾樞機主教(Kevin Farrell)在為論壇主持彌撒時,公開讚揚香港學生為公義抗爭,更將之與中國最為敏感的天安門事件相比。在中梵致力改善關係之際,格外引起國際矚目。
對於中梵關係,我國外交部一方面持續關心,也認為雙方之間歧異仍深,要進入關係正常化階段並不容易。外交部內部根據國際輿情分析認為,教廷最大目的是尋求改善中國境內天主教徒和教會的處境,因此對於中國陸續出現破壞教會等宗教迫害行為,仍感到十分憂心;教宗數度在公開場合向中國天主教教友致意時,仍形容他們處於「艱辛與磨難中」,顯示認為中國依舊存在迫害宗教人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