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本質,就是排斥中國帝力魔掌的避難所。真正的「正宗港人」,是那些被漢化宗族根據中華帝國邏輯趕出香港的原住民。(湯森路透)
誰是香港的原住民?香港新界的原居民,一直都自詡為正宗的香港人,並自豪地宣稱其祖先在香港開埠前,就已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他們無視都市規劃的必要,堅持自己有權任意使用其土地:縦使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會以公權力規劃私有用地的用途,原居民卻堅稱任何符合現代邏輯的限制,都源於英國人對其傳統權益的侵害。對於近年的本土思潮,他們更是嗤之以鼻。時事評論員李芄紫曾為原居民護航,認為大部份香港人的祖先是在開埠後才移民香港,只能算是「次生港人」,根本沒有資格對「正宗港人」指指點點。
然而因爲新界原居民的祖先比英國人更早來到香港,就把他們當成是賽德克族那樣備受壓迫的原住民,這種論調只是張冠李戴地片面詮釋歷史。我們不能夠假定英國實施殖民統治之前,其社會制度就必然合理。英國殖民前後的體制,並不一定都合符公義,反倒更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殖民主義而已。
包括香港在內的嶺南地區,並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起先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族群,講的是各種侗台語系的語言,在血緣文化上都與東南亞比較接近。即使後來漢武帝吞滅南越國,東亞大陸帝國對嶺南的控制並不穏固。曾華滿博士於〈唐代嶺南發展的核心性〉一文指出,在公元十世紀前帝國在嶺南能實際操控的領域,就只有廣州城以及交通要道上的少數據點。其他實際上都是由原住民部落自治的獨立王國,縱然唐帝國曾嘗試把地方官職從世襲改為由中央任命,但實際上任職掌權的都是來自原住民精英階層。
那麼,為甚麼新界的原居民,郤都是依照儒家禮教組織的中華式家族呢?按照原居民族譜的說法,他們的祖先都是南遷嶺南避禍的漢人。但歷史學家分析比較過這些族譜,多認為當中的族源傳說矛盾百出,顯然是後世加工的產物。嶺南的所謂漢人,大部份都是漢化的原住民。但為甚麼他們偏偏不肯保留自有身份,要把自己改頭換面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宋帝國在靖康之變後只剩下半璧江山,不能像前朝那樣把嶺南視為無關痛癢的邊陲。地方官員開始着力修築河堤,把河岸的沼澤化為良田,與此同時則加強對原住民的教化。但原住民之所以願意放棄自身的語言、文化和風俗,並轉型為漢化的編戶齊民,歸根究底還是利益使然。東亞大陸於宋帝國年間從莊園經濟轉型為貨幣經濟,各地對生絲、蔗糖等經濟作物需求大增。而嶺南住民只要以原有水利建設為基礎,在珠江口的淺海修築堤圍,就能以河砂填出能種植經濟作物農地。然而原住民若要成為地主,卻必須先漢化並登記戶籍。最終他們在身份與財富之間選擇了後者。
那麽,我們可以說新界原住民,其實就是漢化的香港原住民嗎?這種說法忽略了原住民的漢化,其實伴隨着激烈的圈地競賽。填海造陸利錢豐厚,但修築堤圍卻需要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新填地往往要等好幾十年,才能脫鹽化為良田。參與圈地競賽的家族不單要有一定的經濟資源,還必須阻止其他家族奪取其土地:為爭奪土地而爆發分類械鬥,乃是司空見慣的事。而透過科舉考試取得官蔭,藉帝國體制的力量打壓對手,則是提升家族實力的最佳方法。在嘉靖年間,皇帝與群臣就生父朱祐杬的稱號爭論不休,史稱大禮議。期間只有五位大臣能揣摩上意,力排眾議地為嘉靖帝解圍,當中包括來自嶺南的湛若水、方獻夫和霍韜。三人事後得到皇帝的恩庇,在家鄉推動正統禮儀的運動,以打擊淫祀之名關閉民間信仰以至佛教的廟宇。與此同時,他們亦不忘假公濟私,將自廟宇沒收的田產撥歸自己的家族。
嶺南的圈地競賽,自此進入另一個層次。各族文人紛紛以想像力杜撰族譜,按照中華的權力邏輯為自己的祖先創造顯赫的家世,謊稱自己的祖先是首先開發土地的南遷漢人。他們為取得官蔭,則將鄰近的大族列為同宗:被攀附的家族也樂在其中,畢竟他們成為宗族中最大的支族,就能比以往調動更多的資源。新興宗族按《朱子家禮》的規定,興建祠堂、定期祭祀,透過敬拜建構出來的祖先凝聚族群,並按禮法規定分配和管理田產。但宗族建構的競爭最終卻只能是零和遊戲,勝出的大族能壟斷一切的土地,落敗的小族則要逃往更偏遠的海域開疆闢土。至於更為弱勢的,就只得逃到山野、或是舟居水上。他們分別被大宗族的贏家眨稱為「瑤」和「蜑」,將之當作野蠻民族的看待。
新界的原居民,其實只是圈地競賽和宗族建構的贏家。他們之勝利,只在官紳鄉黑四個字:取得官蔭、擺出儒紳之姿態、建立壟斷鄉郊的宗族、再抹黑落敗者為野蠻民族。他門其實在善用帝國的符號,藉著向帝國表忠為家族謀利益,並以道統之名打擊弱勢族群。就如長期研究嶺南宗族的蕭鳳霞和劉志偉於〈宗族、市場、盜寇與蛋民〉一文指出:
大多數宗族關於祖先定居歷史的記憶和敘述是令人存疑的⋯⋯這些宗族的部分成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操控著他們認作國家權力的象徵,加上他們自己的創造,建立起自己在帝國秩序中的「合法」身份;通過貼上了「漢人」的標記,他們與當地其他原居民劃清界線。
在開埠之前,新界大族曾據有香港大部份的土地,但各海灣卻往滿無法置產的海洋族群。這些海洋族群才是香港真正的原住民,只是他們被中華世界的主流排擠,淪為自己家鄉中的異鄉人。由是觀之,新界原居民非但不是香港的原住民,反倒是侵吞弱勢原住民財產的土豪劣紳。
直到香港開埠,被宗族欺壓的原住民才有機會擺脫昔日的賤民身份。部份海上族群因曾協助過英國人,獲政府贈地發展,最終從賤民搖身一變成有名望的紳商。雖然香港只是殖民地,卻也同時阻隔來自中國的種種壓迫:英國人的勢力,使香港成為能讓嶺南民眾擺脫中國宰制的無緣所。對尋覓得自由、幸福和尊嚴的民眾來說,香港就是讓他們脫離強權滋擾的家邦。香港這三十里華麗江山若住祖靈,祂定會宣告:香港本非中國,凡是因中華帝國體系受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他們得安息,且必承受地土。祂只可能如是說。
至於那些所謂新界原居民,在明清年代侵吞霸佔弱族之田,把他們當成蠻夷隨意驅逐;如今他們既抗拒現代化的規劃,又樂於賺取因都市化而提升的產值。自新市鎮開發以來,原居民地主囤積土地、又炒賣換地權益書,如今已是整個香港的特權階層。在〈創世紀〉中,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把長子的名份賣給雅各。以掃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原居民的傳統權益,不過是對其他弱勢原住民的巧取豪奪。如今原居民因土地開發,又從受困於高地價政策的香港人身上賺得不義之財。他們賺到的錢可以買到千萬碗紅豆湯,那又他們豈能恬不知恥地自詡為「正宗港人」呢?
香港的本質,就是排斥中國帝力魔掌的避難所。真正的「正宗港人」,是那些被漢化宗族根據中華帝國邏輯趕出香港的原住民。而抗拒中國帝國暴政的民眾,他們若移民香港尋覓自由、幸福和尊嚴,就是與「正宗港人」站在同一陣線,配得同樣的公民權利。但某些原居民只會依從中華帝國的邏輯,奉承官府、串同奸商、勾結黑道,藉此欺壓香港人、妄稱傳統之名取得特權。他們為了向敵擋香港的帝國獻媚,甚至在21日晚糾眾以暴力傷害為公義抗爭的香港人,犯上無可饒恕的彌天大罪。這些原居民並不是甚麼「正宗港人」,而是香港社會的敗類渣滓。香港之祖靈如是說:這些人行了可憎惡的事,我必把他們從民中翦除。
※作者為香港鰂魚涌人。本貫石岐徐氏,母系祖先為新加坡潮汕籍歸僑及四邑移民。他們都是被中華帝國邊緣化的海洋東亞族群。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同大學社會學哲學碩士。自修香港史,並將心得寫成《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書名是要向台獨運動的前輩王育德先生的《臺灣:苦悶的歷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