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群(圖中下)與日本加賀號護衛艦(圖中上)共赴南海演習。(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日前中國殲-10戰機進駐西沙永興島的衛星照片曝光,雖然這並不是中國戰機首次進駐南海島礁,但專家從衛星照片中發現,這最少四架的殲-10戰機,有完善的地勤支援,能在南海部署一段時間,並不是單純的往返飛行訓練。雖然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就逐步在南海島礁上擴建各種軍事設施,企圖將中國佔有的據點武裝化,但中國戰機的常態性進駐,還是大幅改變這個區域的情勢平衡。
美國雖然不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挑戰中國的領海主張,但這樣的政策是否有效,就目前看來非常有討論的空間。關鍵的原因在於,美國希望維持南海的非武裝化,因此採用各種手段來限制鄰近國家在南海的軍事活動,這對美國盟邦或長期依賴美國的國家有效,但對中國卻沒有任何約束力,直接導致中國在南海的軍事發展一家獨大。
當然,就軍事上來說,美國仍然擁有獨步全球的海上艦隊,其航空母艦打擊群的戰力,也不是中國在短時間內可以追趕得上的,但中國在南海的發展有其地緣上的優勢。首先,中國距離南海很近,這是中國極欲控制南海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國主張南海為其固有領海範圍的歷史因素,更讓中國擁有地利之便,可就近支援在南海的擴張。而隸屬於南部戰區的海軍部署在廣東、廣西沿海的軍港中,距離中國經略南海的前線跳板西沙群島只有五百多公里,位於海南島上的榆林港海軍基地,距離西沙群島更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公里。不止軍艦朝發夕至,武裝戰機以正常巡航速度飛抵西沙群島更不用半個小時。以目前中國幾款主力戰機的作戰半徑來看,中國目前已經可以輕易地攻擊南海上的任何目標,特別是能在永興島落地加油後,更是如虎添翼。
這麼近的距離讓中國可以快速地支援各種工程建設,如不斷填海造地,擴大人工島礁,還在島上修築機場與各種地勤支援設施。雖然鄰近的國家也曾經多次提出抗議,但中國挾龐大的內需市場與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利用外交斡旋與經濟利益為手段,到目前為止都成功地讓這些周邊國家停留在口頭的批評上。唯一敢公開反制中國的,就是視南海為重要國際航道的美國。但美國雖然擁有龐大的海上軍事力量,過去幾年卻在南海問題上喪失先機,原因在於美國為民選政府,其政策常會因政府換屆而有所調整,甚至搖擺不定。如歐巴馬政府時期,往往就因為顧及與中國的外交與經貿易關係,而推遲執行自由航行任務。讓中國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一步步蠶食鯨吞,每次推進一點點,試探美國的反應,如果美國沒有強烈反彈,就再趁機多拿一點。
回顧這十幾年來,中國就是利用這樣的策略,慢慢在南海擁有不少加大並加固的人工島礁,上面有機場跑道、小型軍港、飛彈陣地與人員駐紮。美國雖然在沖繩與關島上都有美軍基地,近年來也不斷從這些基地派遣戰機或軍艦,前往南海執行空中巡弋或自由航行任務,但說實話這其實有點鞕長莫及。目前軍機全仰仗美軍強大的長途空中加油能力,軍艦的狀況雖然好一點,但負責此一區域的美軍第七艦隊,因為水面艦艇數量不足的原因,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之前發生數次軍艦碰撞意外,調查結果認定的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太過繁重的任務導致船艦的安全防護措施鬆懈。美軍會決定取消第三艦隊與第七艦隊的轄區界線,讓負責東太平洋的第三艦隊能到西太平洋支援,除了是讓部署更為靈活外,分攤第七艦隊繁重的任務也是其考量的關鍵。
在這種「敵近我遠」的現實下,美軍還繼續奉行過去讓南海海域非武裝化的既定政策,其結果就是讓美軍在南海地區缺少友邦的支援。特別是包括台灣在內的鄰近國家,都曾宣稱對南海的部份海域或島嶼擁有主權,如台灣就主張由過去中華民國政府所劃定的11段線,更讓問題雪上加霜。這些國家的關係因為南海主權爭議而暗潮洶湧,目前不太可能會在南海問題上彼此合作,更曖昧地旁觀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競逐。美國會策動英國、法國、加拿大、印度、日本等盟國,派遣軍艦通過南海與台灣海峽,進行自由航行任務,在某種程度上來看,不也等於間接證明最支持美國的盟邦其實都在千里之外。這在政治上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就軍事與地緣戰略上來看,並沒有辦法為美國加分太多,而這樣的情勢,中國方面當然也是看得一清二楚。
近日中國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首次試射彈道反艦飛彈這種長程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而在未來中國國產的兩艘航空母艦下水服役,新型驅逐艦與護衛艦陸續成軍,南海島礁上的軍事設備都完備後,中國將對於自己的海空軍更具信心,在南海的擴張行為一定會越來越大。但美國至今仍將南海視為一個爭端,而不是一個未來戰場,未積極在這個區域建立永久性基地並培植自己的盟邦,若美國繼續保持這種消耗性,且政治意涵遠大於實質軍事意義的自由航行任務,那只是放任中國不斷增強對南海的野心罷了。因為中國也是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美中兩國不可能全面衝突,引發核武戰爭,所以如果在常規兵力上,美國無法保持壓倒性的震懾力量,中國就很有可能蠢動,在美國兵力不足的地區裡挑戰美國。
而南海地區的重要性已無庸贅言,這不止是重要的國際航道,更是日本、南韓與台灣的能源、航運生命線。就軍事上的觀點來看,這也是第一島鏈裡最為脆弱的一環,原因一方面在於冷戰時期的東北亞是衝突的熱點,日本、南韓與台灣都設有重兵,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也都部署在東北亞的日本與韓國。位置較偏南的關島基地雖然扼守巴士海峽與菲律賓海,戰略地位很重要,但畢竟位於第二島鏈之上,距離南海有一段距離。而另一方面,菲律賓雖是美國盟邦,與美國簽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菲律賓的國防實力長期孱弱,主要用於剿滅國內游擊隊,而非因應國外威脅,近年來雖然購買新型戰機,並首度引入配備反艦飛彈的艦艇,但整體戰力仍遠遠不足,再加上目前總統杜特蒂的態度,緊鄰南海的菲律賓可能是最容易被突破的一環。
因此未來中國如果能在南海取得勝利,除了可以獲得這個關鍵的戰略海域,威脅日本、南韓、台灣的生命線,更重要的是能一舉突破第一島鏈,瓦解目前的圍堵防線。日前剛剛完成大修保養的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率領護衛艦隊從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先南下逼近關島附近海域,再轉向從菲律賓南方,向西進入南海,最後調頭北上,經由南海與台灣海峽返回北方。這一次的遠航訓練,比過去繞行台灣,或單純進入南海參與海上閱兵式,都還要更具野心。這樣的航線不止直接威脅關島上的美軍基地,也公開展示中國突破第一島鏈的可能模式。而由此更可以看出,中國近年來所頻繁進行的海空軍遠航訓練,其目的並不單單只是威脅台灣,中國的整體計畫更為龐大,甚至包括菲律賓在內,其最終目標就是要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
所以中國的軍機與船艦繞行台灣,在南海積極擴張軍力,都只是這個龐大計畫的一小片拼圖。美國雖然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已將中國與俄羅斯列為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美軍的未來發展也都逐漸以中國為假想敵。但整體來說,美國將南海爭端視為是獨立的主權聲索問題,將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視為是中國內戰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而未徹底體認到中國對北韓問題的曖昧態度,對台灣的步步進逼,對南海地區的積極發展,其實都環繞在同一個大戰略架構下。美國如果認為可以在各別的「區域問題」上滿足中國,以換取更大的國家利益,或是在單一的「區域衝突」中,暫時以優勢的軍力來嚇阻中國蠢動,恐怕都只是見樹不見林。中國在貿易戰中的拖延戰術,其實也一樣用於南海問題上,只是手段更加隱晦而不易察覺,讓人失去警覺。
對台灣來說,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進一步加強太平島的防禦,這包括延長島上的跑道以方便大型運輸機起降,擴建碼頭好讓噸位更大的海巡署或海軍艦艇可以停靠運補。只是一來過去配合美國的南海非武裝化政策,並沒有在太平島上部署更先進的武器,有也只是增加傳統火炮。二來也不願意觸怒中國或鄰近國家,避免造成複雜的兩岸爭端或軍事衝突,因此以海巡署的司法警察來取代海軍陸戰隊駐防太平島。這樣的策略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正確而且有效的,但隨著目前情勢的快速轉變,台灣可能要進一步思考,未來中國進一步在南海擴張軍力並且威脅太平島時,應該要如何因應。國軍不應該再以鴕鳥心態,想定會威脅太平島的是菲律賓或越南,因為任何人都知道未來太平島的最大威脅就是中國,解放軍才是台灣的真正假想敵。
過去國軍馳援太平島的「衛疆計畫」,說實話可能連越南都無法應付,因為越南有俄製的Su-30MK2V戰鬥轟炸機與飛彈快艇,可以發射多款反艦飛彈,戰力不容小覷,又有地利之便,而台灣的戰機無法進行空中加油,航程有限,沒辦法提供執行「衛疆計畫」的我方艦隊空中掩護,勝負根本顯而易見。更不用說在南海已擁有更多軍事基地,未來還可能有航空母艦與長程轟炸機支援的解放軍。因此台灣對於太平島的防務有必要重新規劃,台灣雖然籌建了新型的船塢登陸艦與大型海巡艦,能比過去更有效支援太平島,但未來如果南海爭端越演越烈,台灣想要堅守太平島,這一點投資是絕對不夠的,而如果在守不住時要主動放棄,那要如何說服國人?最糟糕的情況是政府宣誓要堅守到底,卻無任何準備,這將對不起在太平島上的守軍弟兄們。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仍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美國繼續維持這樣的政策不改變,則未來很有可能會逐漸失去在南海的控制權。而衡諸於美國過去的歷史,往往也都是要在面臨重大的打擊以後,才會讓國內各黨派取得一致的共識。中國非常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劃定南海防空識別區,進一步壓縮其它國家在這個區域內的活動空間,但從目前看來,美國因自我設限而沒有什麼有效的反制手段,這由中國之前成功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壓縮台灣與日本的空軍活動空間,卻沒有遭美國強力阻止,就可以知道中國肯定會在南海如法炮製。而南海雖然距離台灣本島有一段距離,但絕對會嚴重影響台灣的安全情勢,因此台灣有必要緊盯南海的情勢發展,並且預做最壞的推演,國際情勢不會永遠不變,台灣應該要備妥各種的劇本以為因應。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