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石斑魚價崩誰之過?

李武忠 2016年11月06日 07:00:00
台灣石斑魚因為供過於求,導致售價從往年每公斤500元,降為只剩下不到150元,已不符成本又賣不出去,引起養殖業者恐慌。(維基百科)

台灣石斑魚因為供過於求,導致售價從往年每公斤500元,降為只剩下不到150元,已不符成本又賣不出去,引起養殖業者恐慌。(維基百科)

石班魚一度成為兩岸簽訂ECFA的宣傳樣板,520新政府成立後兩岸關係未朝正向發展,加以中國禁奢及中國養殖龍虎斑(又稱珍珠龍膽)搶市,使得台灣外銷中國石班魚狀況持續惡化。根據統計,今年1~8月出口到中國的數量為7905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31公噸,總金額也從去年1~8月的27.6億元台幣,縮減為17.8億元台幣,量縮價亦跌。

 

供過於求導致售價從往年每公斤500元,降為只剩下不到150元,已不符成本又賣不出去,引起養殖業者恐慌,希望政府能幫他們想想辦法,主要養殖區高雄永安養殖戶更是呼籲政府「給一口飯吃」。

 

產業會落入如此困局,主管機關漁業署終於坦言,國內石斑外銷「太集中在中國的籃子」,然而民眾要問的是孰令致之?有業者指出主因是馬政府時期大力推動「石斑魚產值倍增計畫」,鼓勵漁民大幅提高石斑魚產量,全力外銷中國所致;只是這些不是早就提醒過政府了嗎?筆者先前即一再為文指出把石斑魚當做兩岸簽訂ECFA的主要樣板,卻沒有幫助業者做好風險管控,尤其把中國當做唯一外銷市場,更是錯誤的決策應立即導正避免重蹈覆轍,也示警指出中國本身石斑魚繁養殖技術已有相當突破,台灣別掉以輕心。

 

遺憾的是,漁業署高層不敢跟馬總統說實話,還是貫徹馬意志,賣力往中國衝,還成為獲得馬總統贈勳表揚功績之一。部分學者亦配合政府,提出反駁指中國養殖石斑魚繁殖能力不夠、當地石斑魚養殖無法越冬,與台灣「無拼」的論述,讓業者爭相投入該項高風險的產業。如今預言一一證實,卻未見當初決策高層為此付起責任,展現一點為官風骨,當初讚聲的學者也好像忘了自己的作為,好處享盡,如今出事卻不必負責,那是台灣無法進步的主因。

 

同樣的也要提醒蔡政府,過去台灣在水產繁養殖的總體實力與經驗,確實較中國為佳,但是這十年來中國採取站在台灣這個養殖巨人肩膀的策略(吸引台灣人才、技術、經驗),再加上當地豐富的種原、水土、勞動力以及龐大的研發人力,並積極獎勵外國資金、先進技術、設施等投資,在許多領域很快多以超越台灣(如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龍虎斑育成,中國對蝦黃海二號等),我們卻還如井底蛙般自大(日本企業已完成黑鮪商業化完全養殖並以Blue Crest品牌開始外銷,台灣水產試驗所還無繁殖成功案例)。若我們還在自我陶醉,蔡總統還聽信水產官僚所言台灣水產技術高人一等,而不針對當前由行政官僚領導水產科研,過度重視智財權及技轉轉金取得,延遲新技術移轉民間,以及水產行政科技資源長期被少數派系學閥壟斷等錯誤做出改革,那麼台灣漁業的新南向政策將再度因誤判而踢到鐵板(別忘了東協為亞洲主要水產品生產地區,如對蝦、巴沙魚、石斑魚、改良吳郭魚等等)。在假象包裝下,看似充滿遠景的台灣水產養殖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兩岸水產養殖競爭態勢正在翻轉,台灣政府及業者若沒有危機感,還繼續自我陶醉,那麼殘酷現實將很快到來,屆時再多的埋怨又有何用!

 

※作者為農業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