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反動】人類破壞土地存碳機制 溫室氣體無處可躲

吳洛瑩 2019年08月06日 07:01:00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片面積遭到濫伐。(湯森路透)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片面積遭到濫伐。(湯森路透)

退化的土壤、泥炭地、擴大的沙漠、失去棲地的野生動物,還有遭到濫伐的森林…地球表面的變化是大自然無言的抗議,反映出人類親手破壞土地調節氣候變遷的珍貴機制,反讓土壤成了另一個碳排放來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近日發布一份濫用土地報告,科學家警告,如果人類希望能阻止災難性的暖化氣候持續惡化,必須停止濫用土地。

 

 

人類對土地資源需索無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植被覆蓋其上且未經開墾的荒地,是防止地球溫度不斷升高的系統,因為地球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後,會將這些溫室氣體存放在土壤之中。

 

科學家們指出,人們種植和培育木材的方式,實際上卻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約有1/4至1/3的碳排放量來自濫用土地。生物燃料、木材、野生動物、紙張和紙漿的需求,以及不斷成長的食物需求,等多種土地資源爭奪正在上演。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報告指出,對於如何使用地球的土地,人類必須做出困難的抉擇。另外,人類對於紅肉的「需索無度」,也帶給土地巨大的壓力,增加地球甲烷排放量。

 

 

科學家希望透過這份報告蒐集的證據,讓土地利用問題在各國打擊氣候變遷的談判之中被重視,也點出辯論關於土壤是二氧化碳的來源,或是存放溫室氣體的幫手並非問題核心,土地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取決於人類如何使用土地。

 

土壤是存放溫室氣體關鍵之一

 

而土地使用為何是人類必須關注的議題?舉英國東部大片的泥炭沼澤地區(fenlands)為例,在自然狀況之下,沼澤地會被水分浸透,但過去幾個世紀中,99%的土地都因用於耕種而耗竭。

 

其餘1%仍有養分的土地是由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保育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柔軟的黑土深達4公尺,其周圍的農地則明顯較低,泥炭縮小到僅50毫米厚,且每年流失1%至2%的土壤。而當僅剩下泥炭暴露在中氣之中,就會產生二氧化碳。

 

科學家坦言要解決龐雜的土地問題非常困難,特別是因為推廣保育型農業將花費5億美元教育農民以不同方式耕作。但簡單來說,幾個保育土地的方法包括:竭盡所能地保護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改變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多吃蔬菜;保護並復育泥炭地;提高糧食作物與樹木的農林間作比例,並提高農作物多樣性。

 

 

而關於耕重的方法,科學家們也持有不同意見。一種選項是施行集約農業,盡可能將種植的土地最小化,留下大部份自然土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另一個選項,則不那麼密集使用土地,用較為友善的氣候的方式耕作,同時卻也會暫用較多土地。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報告指出,無論哪一種種植方式,最貧困的農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將最為劇烈,也是最無能力負擔農耕新技術的族群。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