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抗爭當下,一份隸屬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美國發行的「僑報」,連日撻伐香港抗爭民眾,包括一則斗大的頭版頭條寫著「暴徒香港機場狂歐旅客記者」。(攝影:李濠仲)
1979年12月10日,一群黨外人士和《美麗島雜誌》的核心成員,在高雄發起群眾遊行,要求政府終結黨禁和解除戒嚴。以40年前的政治氣氛,這場遊行當然不為當道允許,過程中,有不明人士混在人群,向遊行活動的演講者丟擲雞蛋,引起騷亂。再下來,就發生了日後我們所熟知的「美麗島事件」。
先是訴求民主自由,繼之不明人士挑釁,而後引發失序騷亂,為控制局勢,當時政府派出鎮暴部隊包圍群眾,並且釋放催淚瓦斯,還拿強力探照燈照向群眾,被激化情緒的民眾大舉反抗,引爆了台灣自228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的警民衝突。很快的,警備總部開始逮捕黨外人士,對他們進行軍事審判。所幸在美國國會議員和國際人權組織關切(包括外籍媒體)下,被判刑者終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40年後回溯當時,它就是一起人民要向專制政府拿回民主自由權利的事件,對台灣往後政局有深刻的影響。台灣現在政黨輪流上上下下,任誰都可以大口呼吸民主自由的空氣,美麗島事件當然是轉折契機。黨外人士也一步步從政府、媒體口中的「野心陰謀份子」,回復而成政治運動者,一黨專政也徹底遭到鬆解,最重要的是解除了在台灣持續38年的戒嚴,乃至開放黨禁、報禁,讓台灣從極權專制的禁臠走向了自由之島。
根據檔案紀錄(包括學者研究),其中一幕是鎮暴部隊在裝甲車和警隊鎮暴車護持下,手持盾牌逼近遊行隊伍,民眾用石塊和棍棒回擊,警察開始大規模抓人。事後官方高調宣稱「軍警約有183人受傷,而民眾無人受傷」,後來才被迫改口民眾也有50多人受傷。
當時的政府還同步指揮新聞媒體,以致新聞報導幾乎全都一面倒指責參與活動的民眾。電視台更是不斷播放憲警受傷住院的消息,繼之發動社會各界關懷及聲援憲警。
憲警被塑造成受害者,黨外人士則被指為「匪黨」、「暴力份子」、「野心陰謀份子」,這讓不少台灣民眾對黨外人士一度充滿憤怒和反感。若重新閱讀當時的新聞報導,美麗島事件裡的黨外人物,簡直都是十惡不赦的暴徒。尤其在當時政府口中,這起事件還被定性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唯今,40年過去,還有誰會再以當時「官方口吻」、「媒體用詞」去看待和解讀美麗島事件?甚而欣慰沒有浪費前一代人的血淚,才造就台灣後一代人今天的開放社會。
往事不堪回首,只是沒想到今天的香港,仿佛時光倒流,讓一切歷歷在目。過程和細節誰說沒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遊行港人在中共黨官媒的刻畫下,一個個都簡化成暴民、暴徒,過程中發生的衝突,也由一個掌握絕對武力的極權政府把帳全算到民眾頭上。而且還有雄厚國家資本,能把官方用語宣傳到世界各地。
香港人抗爭當下,一份隸屬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美國發行的「僑報」,便連日撻伐香港抗爭民眾,包括一則斗大的頭版頭條寫著「暴徒香港機場狂歐旅客記者」,副題還特別標註「警察也遭圍攻」,中共長臂遙控的內文胡扯到令人不忍卒睹,而反正「僑報」本來就不是以寫新聞和賣報紙為業。中共黨官媒的行徑手段,不就是當年台灣美麗島事件中掌權者的翻版進化再升級。而那也不過是中共宣傳攻勢的冰山一角,他們在網域世界顛倒黑白的訊息滲透,恐讓所有獨裁者都望塵莫及。
「美麗島事件」的始末日後漸趨明朗,性質也獲得反轉。從一個曾經發生「美麗島事件」的島嶼,遠眺今天種種細節如此神似的香港,誰會不心有戚戚。年底,此岸的美麗島事件都要滿40周年了,彼岸的黨官媒還在「譴責暴徒」,這是曾以自由、法治、人權為傲的香港最令人唏噓之處。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