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導演張榮吉(攝影:雀雀)
國片《下半場》在2019年夏天登場,這部電影裡的年輕演員很愛哭,教練和校長演員很資深,還有超多大場面的籃球比賽群戲!本文專訪了導演張榮吉,請他深度自剖這部醞釀七年終於推出的新片創作心法。
提起《下半場》的拍攝陣仗,最多群演戲時加起來共3000人次。光只導演組四五六個人還不夠,現場的分工之繁多,是導演人生首次經驗:「我也是拍了《下半場》才第一次接觸這麼多演員在現場,同時需要告訴他們怎麼辦。」
張榮吉導演回憶:「以前在《逆光飛翔》也好,《共犯》也好,頂多面對三四個主演,這次要面對的是場上兩隊二十幾個演球員的孩子,加上教練,和更外圍的一堆群眾。如果一個人都問我一個問題,腦袋就爆炸了。」這感覺很不可思議,一個導演,如何一次應對三千個人?
但幸好,張榮吉導演解釋說其實劇組和眾多演員們,在開拍戲之前就已經花費高達半年多以上,很長的時間在訓練與共處。張榮吉感性分享:「過程中就跟演員開始彼此熟悉了。你慢慢的認識他們,他們也慢慢地認識你,熟悉你,相信你。你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個性,會做出什麼小動作,拍出來會是什麼感覺。這是一個互相信任的過程。」而人與人之間,一旦互相信任了,也就事半功倍了。
《下半場》的兩位年輕鮮肉男主角范少勳和朱軒洋曾在受訪時說,在拍片現場都摸不清楚導演在想什麼?為此成為哥哥弟弟在片場時的不安感來源。張榮吉導演笑著回答:「對,他們不會知道我在想什麼。他們其實表現很好,但是身為一個導演,心裡滿意的時候又會覺得... 不想要跟他們說我其實覺得他們演得很好。」
張榮吉解釋自己並非不想稱讚演員:「當下他們可能處在於一種情感流露的真情實感狀態,也許是哭戲,也許是生氣... 但情緒的表達本身就是有很多種可能,什麼叫做最好?表演沒有所謂的最好。如果你還有餘力,那可以再去試一個不一樣的東西出來,也許會更動人,也許沒有更好,但沒有試過,就不會知道。那你願意再嘗試一次嗎?所以我都會拍很多次。」
張榮吉認為這不是一種故弄玄虛:「如果你拍到覺得很好的東西,然後說『很好!』那演員就會覺得結束了。身為導演,你永遠不要讓他們知道表演會有結束的一天。這是其中一種激發演員各種可能性的方法。」
在拍片當下的導演並沒空去設想自己的高深對演員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但後來張榮吉導演卻承認被孩子們逗笑了:「然後我最近在看拍片花絮影片素材,拍的當下我正專注在螢幕前面,沒注意到兄弟和孩子們在幹嘛。可能我當下是在跟攝影師講話,說這顆鏡頭可以,或者是隨口說了一聲很好。然後孩子聽到了,就會在旁邊開心得跟什麼一樣,當下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弟弟要在那邊跳來跳去。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在現場時耳朵張得很大,隨時渴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肯定或稱讚。」
回想當初,導演認為飾演弟弟的朱軒洋,一開始球打得不是特別的好:「他這個人真的很奇怪。一開始明明打得還好而已,卻有一種莫名的自信,覺得自己做得很好。我們也被他吸引。加上面試時,他那種很不做作的情感展現方式讓我印象深刻,覺得噢... 是一個...對,就是一塊璞玉。」導演真誠地稱讚了這個小孩。
將琢磨演員視為身為影壇前輩的責任的使命,張榮吉導演喃喃自語了起來:「既然他有很大的機會,那我就積極思考,他動作上的不足,能不能去做調整?有些人就算天生的協調性很好,也還是要受訓練。朱軒洋基礎動作不夠到位,跟電影裡面育英教練對他說的是一樣的:『基本動作需要加強,但你協調性還不錯』。」
張榮吉又說:「他那時候也不像現在,現在整個精實,狀態很好。但剛來的時候,是個超菜、駝背、蹲不低、跳不高、姿勢也不好看的人。訓練時我們還會私下討論他『真的不行』,『需要更多特訓和重訓』,把他鍛鍊起來。」說得容易,其實要做可不容易。這一訓練,就是半年。
最後,整個劇組做到了。導演笑言:「最近看以前的片花覺得好笑。這個小朋友從2月到開拍的7月,每週都和范少勳一起在後衛、團隊、重訓。我們的 casting 很細心的幫他們紀錄了每個月的 before / after 的照片對照,就會看到他每個月都長了一點肌肉出來,也挺拔了起來,他最後還可以跳得很高,最近我帶他去拍排球的東西,他真的可以蹲得低、又跳很高,做到排球的殺球攔網動作。所以他很適合去做代言。」
張榮吉直言,訓練完以後,連籃球技術顧問賈凡教練都覺得兄弟兩個演員可以直接進甲組打球。只不過是拍了一部《下半場》,不只能當個好演員,連當球員的副業都幫他們練好了。
但只有練好身形身材與體能是不行的,演員的表演這件事,也需要磨練。演員們說張榮吉導演每場戲都會拍很多條,別以為這是導演的習慣,導演說:「我們不是喜歡拍很多條,而是不得不再一條。我們演員有七八成都是真正的球員,不是專業的演員。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訓練他們的肢體表演、體能可以負荷所有的拍攝內容,當然也會希望他們在情緒表情的表演可以成立。」反覆嘗試在拍攝中,捕捉演員的各種情緒,變成了不得不為的工作。
《下半場》的劇組共花了十天拍完冠軍賽。提到這件事,導演表示本來想要拍更多天,然而在巨蛋租金、冷氣電費計算出來的費用數字壓力下,成本有限的劇組算下來,也只夠能拍十天。但導演認為:「十天已可以把一場決賽用好好把它完成,我們也已經很幸福了。」
為了這十天,拍到最後,劇組最擔心的是演員受傷:「一旦進入拍攝,有人受傷,全部的人就要等那一個。所以我們在前面半年的訓練過程中,最在意的,是他們的熱身和注意安全的部分。」
張榮吉導演也提到一個受傷事件小插曲:「范少勳就就一度小拇指受傷、整個被折變成閃電形狀,連我都不敢睹卒,叫他去醫院。幸好他出來以後,把小拇指跟無名指併起來,還可以繼續訓練。不過後來開拍,就沒有受傷的事件了。」用前半年的訓練時間,換來後來十天爭取更多拍攝空間,不啻也是一種未雨綢繆。
《下半場》的故事中有個人角色感情戲、有小群戲,也有大群戲。不同的戲自然也有不同的導戲方法,而在這方面,考驗的是張榮吉導演的分工能力。他表示:「我只要負責跟主要球隊演員接觸就好。群演由副導演去控制一切。」
雖然沒有親身實際去接觸大批群演,但張榮吉導演臉帶欣慰的說:「那些群演後來真的變成粉絲。十天的比賽戲拍下來,從臨演變成粉絲,會對我們的球員噓寒問暖,還送東西、傳紙條給我們的球員,鼓勵他們。」彷彿《下半場》的故事,的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
這其實很正常,因為看過電影,你就會知道:《下半場》所帶給你的感動,是真的。
上報生活中心特約作者雀雀
影評修行者,來自台南,本名簡盈柔。元智資傳、交大建築所畢,現為兩個孩子的媽。曾任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媒體評審、北影部落客評審、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文章暨聲影散見於台灣各媒體平台。
雀雀看電影粉絲專頁
雀雀看電影官網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影劇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影劇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電影記者 → 黃衍方 william_huang@upmedia.mg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