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聲勢大不如前,使得他更加倚賴批藍打綠的柯式抹黑,乞求靠著抹黑別人重新擦亮自己白色力量的招牌。(攝影:蔣銀珊)
「台灣人民厭惡藍綠惡鬥」是柯文哲市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的原因不難理解,畢竟他正是依靠這個社會情緒兩次選上台北市長。然而,從最近的言行來看,柯文哲對這句話的理解恐怕只對了一半──台灣人民厭惡的是惡鬥,而不是藍綠──柯文哲誤以為只要不顧一切地批藍打綠,就能得到支持,殊不知反而成為惡鬥的始作俑者,成功贏得台灣人民的唾棄。
時間回到今年三月,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還在去年底的大敗中療傷,國內政壇聲勢最旺的不外乎韓國瑜與柯文哲一南一北兩位市長,但是短短半年內,不僅韓國瑜被看破手腳民調直直落,柯文哲更幾乎確定自總統大選出局。為何柯文哲的聲勢下墜如此之快,關鍵轉折之一就是一句「蔡英文身邊都是貪汙的人」,這樣無憑無據的指控,毫無疑問是超越民眾底線的抹黑,和他高舉「找回政治良心」的白色路線完全背道而馳。
不過,柯文哲這種利用社會刻板印象、扭曲事實賺取聲量的抹黑手法並非新鮮之事,只是近期因為民調下滑而變本加厲才被多數人看破手腳。事實上,這種柯式抹黑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高雄市的全體市民和前市長陳菊。柯文哲為了證明自己「藍綠一樣爛」的主張,在充滿政治算計的權謀之下,從2017年便開始鎖定高雄,利用台灣社會對南北差距的刻板印象,對高雄市的發展和陳菊的政績接連不斷地發動扭曲事實的政治攻訐。
在長達近兩年的柯式抹黑之下,柯文哲成功煽動高雄市民和台灣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也間接促成韓流的崛起。如果仔細回顧,會發現率先對高雄財政狀況發難的,其實是柯文哲,而非韓國瑜。若非柯文哲利用社會大眾對於「舉債」概念的模糊,混淆家庭債務與政府債務在經濟學意義的不同,成天炮打「舉債3,000億」這個完全錯誤的數字,也不會讓韓國瑜一句「高雄又老又窮」喊得震天價響。
所謂「舉債3,000億」,不過是柯文哲把陳菊當台北市長競選假想敵的抹黑起手式,其他諸如高雄的治水、前瞻基礎建設……等等都是柯式抹黑似是而非地大肆抨擊後,韓國瑜才跟上。不幸的是,正因為當時柯文哲還是網路及媒體寵兒,配合高雄市民換黨做做看的風向,成功讓高雄市在去年底的選舉「翻轉」。對比現在,一個落跑當黨主席,一個落跑選總統,柯式抹黑的成果,就只剩下高雄市民們大不如前的生活品質,以及在高雄打拼十二年卻遍體鱗傷的陳菊及其團隊,淪為柯文哲政治算計下的犧牲品。
如今柯文哲的聲勢大不如前,使得他更加倚賴批藍打綠的柯式抹黑,乞求靠著抹黑別人重新擦亮自己白色力量的招牌。但是一句「總統身邊都是貪汙的人」,卻讓他狠狠踢到鐵板,於是柯文哲只得把矛頭再次轉向陳菊,批評陳菊應為去年民進黨在高雄敗選負責,但柯文哲既不是民進黨人、有什麼資格檢討民進黨敗選,陳菊也並非候選人,怎麼算也不應是爐主,更不用說韓流崛起中柯文哲「批藍打綠」的政治算計居功厥偉,這種莫名其妙的發言果然又是柯式抹黑的正常發揮。
其實從柯文哲的民調走勢,就可以看出「藍綠一樣爛」的柯式抹黑,創造政治聲勢的邊際效益已經越來越低。只是柯文哲本人似乎還沒發現「人民厭惡的是惡鬥,不是藍綠」,他的支持度不斷下滑正是因為他只會惡鬥別人,拿不出政績卻不願意檢討反省,甚至逼走許多過去為他賣命的局處長,每天接受專訪批評別人的時間甚至要比台北市政還多,對照當初「改變成真」的願望與諾言,如今只剩無限的諷刺與不勝唏噓。
※作者為高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