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只談「經濟效益」看不出高鐵南延好壞 

陳冠甫 2019年09月16日 00:00:00
究竟是以地方需求評估高鐵運量正確,還是相信高鐵提升整體運輸後帶動地方需求,一時間也沒人能說的準。(高鐵提供)

究竟是以地方需求評估高鐵運量正確,還是相信高鐵提升整體運輸後帶動地方需求,一時間也沒人能說的準。(高鐵提供)

行政院長蘇貞昌10日南下故鄉屏東,宣布高鐵將往南延伸至屏東,引發社會熱議,其中以「高鐵南延不符經濟效益」的不同意說法為之大宗。對此,蘇貞昌11日回應高鐵南延屏東「不會債留子孫,而是建設留子孫。」強調國家建設不能只考慮回本,還要考慮區域發展、國力提升、且財政歲入歲出明年將達到平衡…但這種講法容易被解讀為未來高鐵屏東營運會面臨虧本問題,反而更加深外界的質疑與不認同政府實施的鐵道計畫。

 

歸納各界評論會發現主要以「經濟效益」為討論重點,回顧2017年新聞報導,時任高鐵工程局副局長楊正君證實「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可行性評估」初稿完成,兩條路線技術都可行,但財務及經濟效益稍嫌不足。兩年過後,在大環境未改變的前提內,外界有人提出相同質疑並不意外。

 

特別是環繞在經濟理論掛帥「功利主義」出發的理性思考模式下,以效用與價值換算,是身為「經濟人」最本能的考量脈絡,不過,其中也常遭遇「人無法全知全能」先天限制下的思考陷阱,至少就一般人解讀上會接受到不正確且不充分的資訊干擾,並且受到個人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影響,這幾天以來不同政治人物、媒體的批評大致是如此。

 

即便是來自鐵道局所做的政策評估「成本效益分析」,基於「有限理性」的想法,無法做足所有分析以及選擇所有潛在選項,不論結果如何其中都充滿各種因素的妥協,對刻意批判者而言,如果單純為「反對而反對」永遠有取之不盡的反對素材。但卻也忽略興建高鐵之外,可以會有其他配套措施與整體產業開發,這時成本效益又添增了情勢變更的可能,不一定還如先前的評估報告一般。

 

回到「功利主義」的內涵,所謂「為多數人謀求最大幸福」沒有說出口的潛台詞,不就是強調多數、少數的概念?還記得柯文哲的經典名言「鄉下就要有鄉下的樣子?」以屏東為例的話,意思是屏東居民不多「不值得花費鉅資興建高鐵」某種程度,也可說是為在經濟層面上少數者要替多數者犧牲,只不過是藉由國土規劃之名,透過複雜的經濟、法律制度權衡做包裝。

 

雖然因為資源有限,國家預算施行必須有所節制跟妥善評估,這點可以理解。不過有些人每當遇到花錢的施政時,永遠是兩套標準,對多數人包含自己有利時,會稱讚遠見、具前瞻,涉及少數人權利不含自己時總會刻薄大喊「錢要用在刀口上」。

 

究竟是以地方需求評估高鐵運量正確,還是相信高鐵提升整體運輸後帶動地方需求,一時間也沒人能說的準,蘇貞昌舉出當年高鐵被中國國民黨唱衰為「廢鐵」的例子,或許不完全正確,可倒也不失提供屏東居民一個長久以來重大交通願景實現的機會。

 

※作者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