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明年全面換發數位身份識別證資安疑慮,藍委許毓仁指出,除資安與追蹤機制問題,內政部規畫案流程令人起疑,目前中央印製廠則與廠商溝通中。(取自許毓仁臉書)
內政部目前正在推動數位身份識別證(New eID),透過該數位身份證晶片卡,結合多卡功能,提升效率與便利性,將於明年全面換發。對此,民間團體與學者提出資安方面的質疑,認為集中式設計一但遭遇攻擊,後果不堪設想。國民黨立委許毓仁受訪指出,除了資安與追蹤機制問題,他也收到國內廠商陳情,內政部規畫案流程令人起疑,目前中央印製廠則與廠商溝通中。
許毓仁近日兩度召開記者會表示,內政部委託中央印製廠發包的數位身份證晶片卡文件寫著「具備追蹤機制」,有侵犯人民的疑慮。他提到,數位身份證中有兩種兩種專屬識別碼(UID),分別是「亂數識別碼(Random UID)」及「可追蹤識別碼(UID)」,但內政部僅提及「亂數識別碼」安全無虞,無法追蹤,但他質疑,若是可以追蹤生產作業狀態,怎麼不能追蹤人民行蹤?
另外,則是數位身份證採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有遠端偵測的疑慮,許毓仁表示,戶籍法規定身分證要隨身攜帶,他形容這就像是每個國民身上裝設eTag般,對於內政部表示許多卡片都有RFID功能,護照也有,他認為,護照跟其他卡片無需隨身攜帶,身分證卻是。
面對許毓仁的質疑,內政部隨即澄清,數位身份證只是自然人憑證的「升級版」,使用不會連回憑證中心,也設有加密機制,讀取需要民眾同意。內政部對於安裝eTag的形容,嚴重澄清為不實指控,表示只是做身份識別用,會確保資安及隱私。
內政部也表示,在生產空白晶片卡階段,每個晶片都有專屬識別碼(UID),以記錄生產履歷,避免晶片外流、盜用或不當使用。在寫入個人化資料後,即採用ICAO對隱私保護的建議,啟動隨機亂數序號機制,每次感應都重新產生不同的隨機亂數,無法追蹤晶片使用軌跡,同現行晶片護照。對於中央印製廠的招標公告載明「具備追蹤機制」,內政部也表示為卡片生產的作業,為了避免誤解,也將進行修正。
在RFID的遠端偵測上,內政部指出,數釐米內才能感應,且要民眾自主同意輸入讀取碼或密碼。但許毓仁辦公室則表示,許多學者的研究證實,RFID卡片是可以在數公尺外遠端偵測,雖不能讀取晶片資料,但的確可以偵測到該張卡片。
許毓仁辦公室表示,接獲廠商的陳情指出,原本內政部向廠商說要根留台灣,但在今年6月24日內政部以限制性招標委託給中央印製廠進行數位身份證的印製案後,中央印製廠於8月24日的「PC晶片卡及印製設備乙式」閱覽公告上,廠商認為該規格國內難以做到,目前僅有國外一家廠商能進行,引發國內廠商質疑,目前中央印製廠還在與廠商溝通中。
在數位身份證的推動上,台灣人權促進會及部分學者認為,應該「一卡一用」,而非將所有資料集中在一卡,形同告訴外界攻擊這把鑰匙,便可取得所有個人資訊。但許毓仁與上述立場不同,他表明支持數位身份證推動,只是目前還有諸多問題待解決,他數度表示不解內政部在急什麼。他表示,這會期會提出「數位身份證專法草案」,也呼籲行政機關不要在社會有疑慮的狀態下強行通過。
●數位身分識別證明年10月換發 未來將推綁定手機免帶實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