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每況愈下,本國銀行不該視而不見。(資料照片/美聯社)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9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工業生產年增幅僅4.4%,比7月的4.8%更糟,創下2002年以來的新低紀錄,即寫下17年半以來最糟紀錄,也不及市場預估的5.2%。工業生產是衡量中國製造業、礦業和公用事業主要企業產出的重要指標。此外,8月零售銷售年增幅放緩至7.5%,不及7月的7.6%。由上述數據可知,中國在生產與零售端的經濟數據均說明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事實。
實體經濟表現不佳也會產生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為此,中國人民銀行自本月16日起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加大對小微與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人民幣9000億元,包含全面降準所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根據工業生產數據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釋放9000億人民幣的寬鬆貨幣政策顯示,中國內部的經濟壓力是不容小覷的。
在上述經濟條件惡化的情況下,如果美中貿易衝突持續無解,中國的出口將沒有復甦的可能,可預期的,中國出口廠商的經營將更為險峻,中國的工業生產將會繼續創下新低,資金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將更為嚴重,要解決此問題,人行就需要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以維持流動性,但是,國內通貨膨脹的問題將更加嚴重,進而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內需也會進一步減少。當內需與出口同步降低,經濟加速落底的風險也會進一步提高。在此情況下,中國要與美國談判的籌碼將慢慢消失,中國經濟將走入死胡同。
對台灣而言,過去製造業與金融業在中國已有不低的曝險,若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競爭力不足的產業將面臨倒閉或虧損擴大的危機,此時,金融業將面臨是否對這些企業緊縮銀根的選擇,特別是以台灣母公司當連帶保證人的中國子公司。若母公司的營收來源也是以中國市場為主,政府部門應對這些金融業的放款要嚴格監控。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顯示,今年第2季國銀對中國曝險為1兆7705億元,占淨值49.9%,不僅低於第1季的51.2%,也是這項統計以來最低水準。雖然本國銀行對中國的曝險已大幅降低,中國經濟下行對台灣金融業的負向影響或許已大幅減少,但是,對於許多希望轉型但市場仍持續放在中國的大型企業而言,本國銀行的授信應更加謹慎,以避免錢進中國,債留台灣。此外,在人民幣破七的當下,本國銀行應拿出企業社會責任,不應為了賺取利差而鼓勵民眾繼續持有人民幣,讓存款大眾承受巨大的匯兌風險。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